第89节 愿清净舍氏神通(四)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乾心论道!
董志张和徐干听了陈仲言语,全都愣住。
刚刚还好好的,怎么忽然就要喊打喊杀?
叔孙无忌则是虽不知道陈仲为什么态度大变,但根本不在意原因,陈仲请他护持二人,那么自是毫不迟疑,应了下来。
那舍磨腾的手段,旁人或许不识得,陈仲却是知晓的。
在聚窟道洲,舍家修士入道被称为“净”,其词与洪陆文字并无对应者,故而陈仲也只以读音拟称。
舍家修行伊始,有“初净”、“二净”、“三净”与“四净”,这四重次第,于别家道统,大抵应当是等同于感应境界之前的修行。
但舍家修行次第,也别具玄妙。
他们一旦突破了感应的桎梏,接下来又有四重次第,而这四重次第每成就一重,就可以获得一种对应“四净”次第的强大神通,而不必像其它道统那样,感应之后,修士还需单独修炼法术用以护身。
舍磨腾无疑是一位感应以上的大修士,而且还是一位来到了舍家法门最高次第——非想非非想处定的巅峰大修士。
因为他所施展的手段,在聚窟道洲非常著名,即使是舍家修士也极难获得——清净俱足阿婆那。
清净、俱足,是陈仲根据含义进行的翻译。
阿婆那则是舍家道统中置于最高处的“三典”之一。
舍家三典。
各曼天——记录舍子本人的著述。
迦努——对舍家修士和奉行舍家道统的凡俗设定的律条。
阿婆那——舍家后来的大成就修士对各曼天的注释、阐发,以及这些大成就修士自己的著作。
在洪陆各家道统中,迦努大多不存在,但各曼天几乎就相当于《道德》和《易术》,阿婆那则相当于《庄子》、《孟子》等等著作。
舍家神通凡是以“三典”命名的,就没有一个是可以简单应对的。
而清净俱足阿婆那,尤为强悍!
它看似是以声音发动,与许多儒家法术类似。
实际则不然。
在施展清净俱足阿婆那的一瞬间,舍家修士就已经开始以他们独特的“定静”修持出的神意,发起了暗中的侵袭。
这是神意,或者说性灵上的直接交锋。
人与人的思维、心灵,会在清净俱足阿婆那所营造出的环境中,毫无保留地进行碰撞。
双方的心志、毅力,决定胜负。
除此以外,什么手段都帮不上忙。
这看似公平,但双方对抗的环境却是由舍家修士所布。
陈仲当年不慎触动了一件近古舍家大修士所留法器,被摄入了一片尽是阿婆那著述的淡金色旷野之中。
那里时时刻刻都在诵念着历代舍家大成就修士所著阿婆那。
驻留其中,时时刻刻都会被那些文字所吸引。
毕竟舍家一脉学问,自有其精妙,寻常听闻,还想要借鉴一二。
在那样的环境中,更是总能听到许多绝妙之辞。
故而,只要稍稍心思动摇,便会损伤性灵根本,乃至于整个人都被染化,成为一名新的舍家修士。
当时的陈仲,只是无意间触动一件法器,被摄入后,还没有敌手专门与他进行交锋,仅仅是让他自行抵抗法器的清净俱足阿婆那,都差一点把他染化了去。
至今想来,陈仲都心有余悸。
当然,那次既是劫难,也是机遇。
没有强劲对手干扰,单纯的法器收摄,
让陈仲借助种种外来“妙理”的考验,彻底明悟了自身志向之追求,从而终于舍弃为他启蒙的儒家与太玄之道,为他后来能够在仙门山中,见虹角果而立破感应,创造了条件。
但是,许季山面对的局面,绝对要比陈仲更加凶险!
哪怕舍磨腾的修为境界,或许远远不如那位留下法器的舍家大修士。
可在清净俱足阿婆那的环境中,有没有一个舍家修士主动发起进攻,才是决定这一神通威能的最大决定因素。
陈仲不认为许季山能够取胜。
他本身已经承认了不敌王承先,只不过是心中对道理的坚持,让他不能认输而已。
心境早有破绽,拿什么与舍磨腾对抗?
舍磨腾恐怕也是看出了这一点,才会毫无顾忌地施展清净俱足阿婆那。
而如此,胜败事小,许季山败绩之后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陈仲不信舍磨腾会不清楚!
舍磨腾根本就不曾怀有善意。
而舍磨腾,则是桓志请来的座上宾。
是谁授意他这么做,一目了然!
桓志这是从一开始,就没有想着放过五行论,他恐怕是根本容不下一点点不一样的声音!
故而,陈仲、叔孙无忌这些人,必然也是桓志的清理对象。
既然意识到了这一点。
陈仲可没有坐以待毙的爱好。
“子正,稍安勿躁。”
就在陈仲将要起身之际。
襄公矩竟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不!
不是襄公矩。
而只是……
陈仲看出了眼前的襄公矩,只是一个近似于活人的虚形。
而真正的襄公矩!
陈仲脸色一变,急忙转头望向南侧上首席位。
襄公矩仍旧是坐在那里的,只不过,他身上散发的气息比起之前,已是减弱了大半。
陈仲见此,心中反倒稍稍一定。
这种减弱,不是无法控制的消散所导致,而是有意的蛰伏、收敛。
似乎,襄公矩的突破,能成?
这……可真是非同小可了!
陈仲转回头来,炯炯有神地盯住面前地襄公矩。
“看出来了?”
襄公矩笑眯眯问着。
陈仲大为振奋。
来到自己面前的虚影,莫非就是儒家突破到下一层次的表现吗?
细细观望,只见这虚影无有一丝气息外泄。
陈仲自从掌握以来,就无往不利的望气术第一次失效。
先前王承先、任文公等人的手段,虽说看起来也是分化形影,但在陈仲眼中,都有根底、迹象可循。
唯有襄公矩此形,不能见分毫来历。
陈仲忽然想起了他曾在“深静”中观望到的情景。
骨骼,以及骨骼间流淌往来的气息。
或许,当修士能够在定静的内景中重塑己身,便会获得这样一具气息完全敛藏的“身体”,同时也将跃入全新的修行次第?
一念之间,恍惚是看到了修行前路。
而就在此时,只听襄公矩道:“子正,万万保重己身,勿负我托!”
说罢,襄公矩向着陈仲肃然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