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种田文炮灰他只想科举 > 第4章 升班

第4章 升班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种田文炮灰他只想科举!

宁仲玉跟着林夫子到了乙班。

乙班比丙班宽敞不少,桌椅布设也更新,人却比丙班少,约摸只有十来个学子。

毕竟多数家庭供不起孩子读太久书,识几个字,未来当个账房先生已经是顶儿好的了。

林夫子将他带到,嘱咐他了几句,便离开吃午膳了,叫宁仲玉自个儿挑个位置坐。

宁仲玉点头,刚想走进去,就被前排一道阴阳怪气的声音叫住:“怎么现如今什么货色都能放到乙班来了。”

声音的主人是个比宁仲玉稍小一岁的男孩,身着洗至泛白满身补丁的麻布衣,正斜眼不屑地看着他。

宁仲玉被叫住得莫名奇妙,回忆片刻,才恍然想起此人的身份。

此人乃宁母李氏长兄之子李晧,也就是宁仲玉的表哥。

李晧同宁仲玉一样,自个儿是老二,上有一兄下有一弟,平日里却最不受重视,很是嫉妒父兄宠爱的宁仲玉。

又宁仲玉不学无术,他就更瞧不上他,觉着宁仲玉配不得宁家人的好,常常在背后说宁仲玉小话,见着宁仲玉就阴阳怪气。

不过李皓确实用功,每日都最先到学堂。

宁仲玉多早来都可以看见林夫子已然与他讲解功课了,在家不受重视也着实可怜。

但原主做的事同他无甚关系,原主受宠也与李皓没关系,如今被李皓这般针对他心里哪能舒服。

只是李皓顶了天也就十岁,宁仲玉不愿与他吵嚷。

于是他便收回目光,直接无视李皓,抬腿径直往里走。

见状,李晧顿时脸带愠色。

他不晓得林夫子中了什么邪同意宁仲玉进入乙班,这会是故意激宁仲玉呢。

宁仲玉少说也要与他吵上几句,指不定还会动手。

若升班第一天就惹是生非,可见此人难登大雅之堂,就是李晧自己不提将宁仲玉赶出乙班,旁的学子家里也会来闹的。

故而李晧肯定不愿让宁仲玉这么轻易走了,赶紧伸手,死死抓住宁仲玉手腕,骂道:“没皮没脸的小杂种。”

宁仲玉抬起眸,试图挣脱。

可他哪敌得过常年干活,力气出奇大的李皓,根本挣脱不出。

啪啪。

只见一道影子打了李晧拦人的手,将宁仲玉的手腕护下。

“什么货色?呵,总归比你这个酸溜溜的玩意儿强百八十倍。”

宁仲玉回头,发现是宁季北出现在门口帮腔,心中略有诧异。

李晧见到来人是宁季北,同样一副惊讶模样。

自己从前说宁仲玉坏话时,宁季北虽不搭腔,但也是从不替宁仲玉反驳的,想来也不喜宁仲玉。

两人照理说才是同一战线,怎么宁季北跑去给宁仲玉说话了?

他哽了一下,不死心提醒说:“三郎堂弟,你怎的要替这个小杂种说话了,你是不是忘了,他平日里是如何对你的,栽赃嫁祸可是一样不少呢。”

宁季北冷笑一声:“他是我二哥,对我怎样是我们家家事,我乐意如何就如何,轮不着你个外人来评头论足。他是宁家族谱上堂堂正正的族嗣,何出杂种一说,难不成你觉着我们宁家一族尽是杂种?”

李皓心神一紧。

宁姓乃村中大姓,宁父是村长,宁父之兄更是官老爷,他可得罪不起。

怕这话传到村子里,李皓连忙称否:“没有的事。”

“那你可还有旁的要说?”

宁季北手放在宁仲玉肩上,一副这家伙小爷护了的模样。

他们这声音不小,不少用午膳的学子目光都瞧过来了,八卦地盯着三人。

见状,李皓知晓今日想再赶宁仲玉怕是难了。

他只得对着宁季北摇头,恨恨瞪宁仲玉一眼,警告说:“你可注意好了,别叫我抓住把柄。”

宁仲玉嗯嗯两声,无所谓地点头。

李皓瞧着自己这番话丝毫没对他起到威胁作用,一拳打在了软棉花上,心里憋屈。

于是也没脸继续待在两人面前,兀自跑去外头。

见李皓走远,宁季北嗤笑几声,终于收了一身气势。

他别别扭扭看向身旁的宁仲玉:“喂,你可不要误会。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我是看着你近日来天天变着花样给家里做吃食,才暂且忽略不计你从前那些事替你说话的,可还没有原谅你。”

宁仲玉失笑,给他行了一礼:“我知晓,三弟放心,这次多谢了。”

这话客客气气毫不逾矩,顺了宁季北的意,可他却满意不起来。

这家伙是真不懂他在示好吗?!

小孩扭过头,紧紧抿唇:“知道就好,你若是往后再犯,可别怪我不客气。”

话虽这么说,或是怕他再被李皓欺负,宁季北直接拉着他坐到了一起。

宁季北的一连串动作宁仲玉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不同于丙班,乙班的上课制度完善多了。

丙班进度不一,孩童年龄参差不齐,林夫子向来都是分别辅导,辅导内容上也只是背书、写大字、和字词与简单句子的释义。

但在乙班,夫子会给众人统一讲学一个时辰,之后再叫他们自个儿温习,可以容许讨论,内容上也增加了算学、诗赋,同简单的策论讲解。

其中算学常令学子苦恼,抓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但对宁仲玉简单。

他上辈子虽是文科生,但数学学的不差,应付古代这些缺乏花样的题目就更是轻松。

宁仲玉反倒是对诗赋中那些平平仄仄没什么了解,且也没什么天赋。

他试图用自己最擅长的应试方法,像从前高考写作文那样,自己总结出一套格式,再根据题目把内容往里头套。

作出来的诗称不上好,不过也称不上差,林夫子却皱眉,不胜满意:“过于死板老成了,不像个小儿。”

对此,宁仲玉只得笑笑,也没解决的法子。

“你也真是,从前半点坐不住,如今又半点不愿动。多出门转转,别整日们在屋子里头读书。”林夫子想起他近些日子日日早出晚归,一心扑在的老古板模样,提议说。

提及此事,宁仲玉回想到了上世。

从前在大山中时,他也是整日缩在屋子里头读书刷题。

因为那时交不起电费看书时不开灯,又不把休息眼睛当回事,最终养出了一副破烂身子,眼睛高度近视,久站久坐便腰疼,做什么都不痛快。

现代还能戴眼镜垫腰垫拯救一下,到了古代若是再有这么些毛病,可就只能受着了。

宁仲玉想罢连忙应下,决定之后听林夫子的,茶余饭后多出出门。

再就是策论。

林夫子在讲解时往往会提到当朝时政,宁仲玉也因此终于对如今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了。

怪不得科考中有算学,家家户户有土豆,因为当朝并非宁仲玉上世知晓的任意一个朝代,架空于宋元间。

开国皇帝江盛出身宋末贫农之家,自宋末宋元战争中横空出世。

据说他生而知之,洞悉敌军一切计谋,集合民间农民打了一场又一场胜仗,最终驱逐外敌平内乱,登基称帝,国号大成。

登基后,江盛一系列手笔同样震撼。

他好贤求治,广纳士农工商各业贤才,宣扬各行平等,于科考中加大策论占比,加入算学、农学等科目;造船航海下西洋,引进红薯、玉米、土豆、番茄等各类粮食果蔬,大大减少了大成百姓灾荒时的死亡数量。

自个儿勤俭节约,也去除了对百姓的苛捐杂税,下派官员到民间建立书院农院工院,免费教包括妇女在内的寒家百姓各行技术。

一连串动作,叫刚建立摇摇欲坠的大成极快稳固了下来,外邦无一胆敢放肆。

江盛此人便成了百姓最为崇敬的对象,举国上下无一不在津津乐道。

只可惜天妒英才,江盛分明身子强健,可堪堪三十有五便英年早逝了。

群臣贵族多以家族利益为重,奈何江盛雄风极盛,只能憋着作不了妖。

他一死,他们立马开始蠢蠢欲动,威逼利诱继任的小君主誓不罢休。

继任君主只得将那些个制度改回去了大半,只留下些不打紧的小事儿,利民的一概没有了,百姓日子从此难过甚多。

好在如今百年过去,当今圣上母族强大,为人贤明宽厚有主见,百姓日子又慢慢好了起来。

宁仲玉一听,便认出了江盛与自己相同的来历。

实在是对方那些制度过于先进惹眼,认不出也难。

他心里也不免惋惜,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损伤了世家利益,那群家伙不跳出来才怪,这江盛的英年早逝定然有所蹊跷。

而作为君主的江盛都难逃此节,宁仲玉又想起原书剧情中原主正是被贵族收买栽赃自家的,只觉得心中一紧。

不涉朝政向来老实做事的宁家也屡屡被人盯上,自己往后若是能入朝为官,可得要把持住了,不能再给家里添负担。

林夫子给乙班讲完,便去给甲班学子讲学了。结束后,再过来乙班统一考校众人。

到了下午,则是一一辅导的时候,林夫子会根据各学子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功课。

总的来说,如上那些宁仲玉学的都尚可,因此需要应付地最多的还是从前的老主顾,写大字。

林夫子学问着实好,讲起课来生动有趣。

一天下来,宁仲玉笔记记得满满当当,收获颇丰。

下午散学,宁仲玉照常收拾完东西,准备独自回家,就被宁季北拉住了。

“我怕李皓再找事,你受欺负了我又得被娘骂,和我与大哥一块儿走吧。”宁季北生硬说。

宁仲玉自然答应。

回到家,他便先与兄弟分开,走进灶房照常准备做饭去。

近来李氏怕麻烦他,向来都是叫宁仲玉报菜名,她去准备。

宁仲玉看向灶台,今天李氏除了准备了他要的那些野菜杂粮,还备了不少白米白面,甚至切了一小条肉。

“玉哥儿,咱们今儿个来客,煮锅粥,配肉饼吃吧。”李氏嘱咐说。

宁家只有过年才能吃肉尝鲜,今日的这客人该有多重要?

宁仲玉刚想发问,就听得外头传来一阵吵闹声。

家里头三个孩子读书,一家人做事向来轻拿轻放的,怎么会这么乒乒乓乓的。

刚巧李氏在旁边,他疑惑问:“外头是谁?”

李氏刚想解释,二人就听得灶房门口传来了一道刺耳的声音粗粗吼道:“我饿了!我饿了!我要吃肉!”

一个年纪瞧着比他略小的小胖子冲进了门,上来就将手伸进宁仲玉刚烙好的饼子框里。

半晌,某个瞧着是小孩母亲,衣着光鲜的妇人终于慢吞吞走了进来。

她注意力没先放在管教孩子身上,而是眼神嫌弃地看向宁仲玉。

(https://www.yqxs.cc/html/16204/16204493/3541268.html)

。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yqxs.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