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章 登州城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英华!
把酒畅谈,终有一别。
翌日,王雅量沿来州海岸线往天津方向,回顺天府。
像他这样的巡按御史,巡按、监察一地的期限约为一年,到期后必须返京交差,回到京城的监察御史队伍阵列中。
朱以派和郑海珠的车队,则继续往东,走了不到两日,便顺利抵达登州。
登州就是后世的烟台。
作为现代游客的郑海珠,对于登州的认知,乃是戚继光的老家。
而作为历史专业穿越者的郑海珠,更明白,这个海边小城具有极为重要的军事地位。
随着努尔哈赤在辽东势如破竹的进攻,明朝廷到了天启年间,将会设立“登来巡抚”,登州,将成为向辽东输送战略物资乃至运送兵力的前沿。
而提前被郑海珠请到松江、指导卢象升一起搞火炮研发的孙元化,就是历任登来巡抚中最令人唏嘘的一位。
真实的历史中,天启末年,孙元化就在名臣孙承宗的支持下,把火炮架上宁远城,帮助袁崇焕为明廷制造了一场“宁远大捷”,令在萨尔浒、浑河等战役中被努尔哈赤摁头爆打的大明帝国,挽回些许颜面。
崇祯年间,孙元化更得重用,被任命为登来巡抚,用各种火炮武装了登州沿海。
袁崇焕在皮道擅杀毛文龙后,是孙元化这个登来巡抚,力主辽将可用,挺身而出,接纳了毛文龙的旧将——孔有德、耿仲明等人。
然而朝廷苛待辽将,当骡子使还不给饷。
辽将行军时,冻馁不堪,沿途还遭缙绅富豪的羞辱欺凌,最终,孔有德等在吴桥反叛,杀回登州,将孙元化和各种火炮一同掳走,投奔皇太极。
孙元化命在旦夕,仍试图说服孔有德迷途知返,接受朝廷二次招安。可惜朝廷中不同派系勾心斗角,重创孙元化的招抚计划,孔有德等人仍是投入后金军的怀抱。
总算孔有德顾惜孙元化当初收留自己的恩情,也希望孙元化回到京师说明毛文龙的冤屈,以及皮岛旧将哗变的真相。
奈何朝堂一众宵小之徒疯狂地污蔑构陷,百口莫辩的孙元化,终被崇祯斩杀于北京菜市口。
郑海珠上辈子,每每读到这一段,都觉得肺痛。
孙元化,明明是整个事件中最为国家社稷考虑、最为勇敢而务实的人,反倒成了最后那个被冤杀泄愤的人。
是以,郑海珠对孙元化这个悲情“登来巡抚”,印象极深。
至于眼下的这位登州知府陶朗先,其实就是将来的第一任登来巡抚,比孙元化早几年经略登来,郑海珠反而不清楚。
不过,还在兖州时,张耀芳已经介绍过陶朗先,此人官声不错,考绩拿过头名。
前日的掖县驿站里,朱以派吹捧郑海珠生意做得大时,王御史也曾认真提过:“郑姑娘若造出火炮,可否赠给登州两门,登州很不容易,今年买了许多学田,账上没什么银子了。”
郑海珠当时,就一面满口答应,一面在心里又将王御史这句话反复琢磨了几遍。
巡按御史能说这样的话,是好事。首先说明,王雅量有意把她郑海珠当成能派活的人。其次,显然对于知府陶朗先,王御史比较认可,还给了个很有用的信息:陶知府重视教育。
“小殿下,此一回,道理上,虽应是陶知府感激鲁藩帮着擒贼,但将来运人,总要一直从登州进来,少不得叨扰府台之处。”
马车上,郑海珠与朱以派说道。
朱以派也是极拎得清的,一路上又被这郑姑娘灌输了许多大明文官的厉害手腕,并不因为自己姓了个“朱”字就无所畏惧了,遂爽快道:“放心放心,在掖县那个小地方,为了博取王御史好感,本将军都舍得花银子,没得到了登州正主这里,反倒抠门了。就以剿灭闻香教的名义,给个五百金够不够?”
郑海珠笑道:“五百金多了,也不能以剿匪的由头,京师恐怕有想法。三百金吧,孔子故里来人,助建书院。”
朱以派一想也是,自己一个鲁藩亲贵,跑到藩地之外塞钱给地方官剿匪,不是打朝廷的脸么,还是捐资助学这种理由最安全。
“行,就三百金,回头我给陶知府说说,今后你们商社从登州出港,也给些便利。”
他刚说完,就见郑海珠和郭氏,面有古怪。
“怎么了?我说得不对?”
郑海珠微有尴尬,郭氏替她开口道:“夫君花了钱,要多听些响声,本没什么不对。但登州不是只有知府这一处衙门。嘉靖爷的时候,朝廷就专设了巡海道,郑姑娘的货,是找巡海道里的关系,运出去的。”
朱以派这才反应过来。
岳丈是山东出身的武将,所以妻子郭氏熟悉兵备设置。
登州知府不是山东巡抚,管不到登来巡海道。
他遂向郑海珠点头道:“你有另外的路子,自去打点即可。”
郑海珠直言:“不瞒小殿下和夫人,我们此前的一票货,就是这样出登州的。那辽海之上,登州巡海道的船多,我们商户的船更多,交些银子,我们的货就能过去。”
朱以派如何听不懂这就是走私,但一路上,他已经被郑海珠灌输了不少海禁的弊端,已明白此乃海商无奈选择的路子。
所以,他倒也不以为罪责,只略带揶揄道:“我大明朝廷欠卫所水师的军饷,最后还是你们这些商贩给还上了。”
……
午未之交,登州临海的丹崖山蓬来阁上,郑海珠与郭氏并肩而立,眺望辽海。
朔风如刀,山道间的霜冻随处可见,但防波堤外旁的海面,尚未见到灰白色的冰面,仍是湛蓝一片。
视线若再放得广阔些,更能见到万顷碧波之上,点点船帆时近时远,时隐时现。
“郑姑娘,我爹爹说,宋时,这里叫刀鱼寨,作为水寨已颇有气象。太祖做了皇帝后,为了防倭,修建海防更为上心。当年戚少保就是在此处训练水军的。”
郭氏指着丹崖上和防波堤之间的各处建筑和营房,对郑海珠侃侃而谈。
今日,朱以派去衙门会晤登州知府陶朗先,郑海珠因着自己肚皮里的算盘,提出请朱以派先谈剿灭闻香教之事,晚间府衙设宴时,自己再到场,向陶知府说一说走登辽海道运矿工的设想。
如此,白昼里,郑海珠便陪郭氏来蓬来阁一游。
不出郑海珠所料,将门虎女的郭氏,性质甚浓,倒先凭借家学渊源,为郑海珠解说了一番水军作战的门道。
郑海珠放眼一熘海防城墙,肃然道:“夫人请看,我们所立的丹崖山,的确地势险要,但随着将来火炮在攻防阵仗里用得越来越多,只靠丹崖山克制海上来犯水城的敌军,肯定不行。”
郭氏是个红妆与武装皆爱的女子,在闺中时,每逢父亲归家,她都会和两个哥哥一道,凑在父亲跟前聆听兵法。
但父亲去西南平叛时,何曾用过火炮,郭氏对于西洋火器的认知是一片空白。
她于是好奇问道:“郑姑娘,丹崖山居高临下,箭雨齐发,登州城又有水、陆两道城墙,皆是包砖,不行在哪里?”
郑海珠道:“眼下早已不是宋元时候了,水上来的敌军都有炮,用炮直接轰开水墙,进到从前戚少保训兵的水师操练地,再往前轰塌陆墙,就可以拿下登州。所以,今后,这个水城应作大修,就像咱们女子在绢帛上绣花一样,绣上许多交叉火力点。”
“怎么绣?”郭氏盯着问。
郑海珠走出亭子,弯腰捡个树棍,在地上演示给郭氏看:“起码要绣四处。第一处,我们站的丹崖山,峭壁之下应修建之字型的城墙,每条弯道突出的马面墙,都是一个炮台。第二处,是那个有水闸的水城城墙上,第三处,自然是陆城城墙上。而最重要的一处,应在那条防波堤外,伸出一条龙头似的瓮城堡垒,四面都设炮台。”
郭氏又看又想,很快也明白了。
她虽然没见过火炮具体如何发射,但火力方向不难理解。
“郑姑娘,如此一来,共有八个方向能发射炮丸,就如鲁绣的百花不露地一样,没有死角了。”
郑海珠莞尔笑道:“夫人比方得好,正是如此。倘使在疑兵之计里诱敌深入,须像我们松江顾绣和韩媛绣,作好留白。这堂堂皇皇一座要塞摆在这里,留白就是找死,当然要布置得越周详细密,越好。”
郭氏心服口服:“郑姑娘,你平时是不是也爱读兵书?”
郑海珠直言:“读不太懂,但我有幸结识的才俊,知兵者也不少,平时多听他们讲讲,获益匪浅。”
其实,郑海珠说的这一大通,去烟台游览的现代人都能看到,那些炮台,本来就是孙元化做登来巡抚时,学习葡萄牙人布置碉堡火力的军事思想,在戚继光时代的登州水城基础上改造的。
只是这万历末年的初冬,登州水城还不存在“交叉火力”的炮台群落,正好让郑海珠晃一晃身为后世来人的金手指。
这种给自己树立“知兵”人设的话,她回到松江、见到孙元化之后,更会详细说叨一番,投这些主张西学的文官所好。
郭氏站起身,又回到亭子里,向着几个方向看了一圈,嘴角忽地划过一丝复杂的哂笑。
“郑姑娘,我若是个男子多好,像我爹爹那般,一仗仗打下来,从千总到游击,从参将到总兵,调到登州一样的军镇来,问你买上一堆火炮,好好营建一番。”
郭氏的眸中,三分向往,七分惆怅。
后者压过了前者,令她很快陷入缄默,没有再说下去。
郑海珠很果决地摇头:“夫人不必怅然。我不是男子,也能跑船、经商、建学堂、造火炮。叫我一声”小友”的石砫土司秦将军,不是男子,也能领军打仗,上阵杀敌。夫人,咱们女子的路,不是老天给的,不是男子定的,是自己走出来的。”
郭氏戚然:“我已是鲁藩宗室的妇人。”
郑海珠道:“那又如何?佘太君也是一品诰命,照样没有被禁锢于后宅。夫人,连这莽莽天地,都会沧海桑田,我们将来的命途,又为何要由眼前的情形限死呢?”
郑海珠说到这里,的确有所动容。
与郭氏相处大半个月,郑海珠已渐渐喜欢上这位青史未留半个字的女子。
和韩希孟、姚氏一样,这位郭氏的能力与心性,也都表明,她不甘做一个困于后宅的小脚媳妇,而幸运的是,她的丈夫,也像顾寿潜和黄尊素一样,愿意给她相当程度的自由。
况且她还出身武将世家。
这样的人才,不去助燃她心底本就未灭的火苗,太可惜了!
“夫人,”郑海珠柔声静气地说道,“我在福建海上见过的子母铳,并不需要男子那样的蛮力,就可以填装发射。我的属下去濠境看过的红夷炮,清膛、压弹、点火,以及测算角度,也不是必须有蛮力,十二三岁的少年可为之,我们这样青壮的女子,怎会做不了呢?秦将军可以与夫君一道,带出名震天下的石砫白杆枪骑兵,夫人和小殿下鸾凤和鸣,或许不仅训得出骑兵,还能练出一支女子火炮军。”
郭氏转过头来,面上那番望洋兴叹之色倏地退去。
她盯着郑海珠,若有所思。
但郑海珠并不需要在一日千里的进度,今天这个机会,点到为止就好。
她搓一搓冻得有些僵硬的手指,告罪道:“不瞒夫人,丹崖山往东南,就是我们走货的小港,此番货色都是上等锦缎,草民怕装船不细致,目下想赶去瞧瞧。”
郭氏看看日头:“那你快去,可会骑马?”
郑海珠知晓大明的交通是“南船北马”,所以北上前,在松江和镇江,都学过骑马,疾驰不行,小跑是不憷的。
况且,以她今日所打的算盘,自然想问王府要一匹马。
见郑海珠点头,郭氏随即吩咐站在亭子外的侍卫长樊彬:“把赤如意给郑姑娘,赤如意性子随和,不欺生。”
马牵过来,郑海珠瞅一眼马屁股,不错,有镇国将军府的花押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