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一次合作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建造从1977开始(年代)!
冯新凯告诉李亮,要是能确定销路的话,他倒是能搞来东西。他坦白告诉了李亮自己家的关系,这条街的东西来源可能不那么正当,以前没告诉李亮是觉得没必要,现在要是李亮也敢的话,倒是可以两个人合作一把。
这条街上的所有店,他都能赊账拿货,卖不掉还可以退。但是他舅不让他碰这个销售,所以要借李亮的名。但是要保证销路,还不能动静太大,只能卖熟人。他舅那边倒是没有开展县城的业务呢。
只是有一点,这生意要想做的长久就不能做熟人生意,那就得长年专门干这一行。但是他俩一个上学一个上班,不可能专业干这个的,只能做熟人一次的生意。所以要搞,就得搞个大的。
这话正中李亮的下怀。这时候的李亮,也就想挣个外快,稍微贴补一下家用,出去吃个饭,改善一下伙食的时候,不至于还要先掂量一下自己的兜。他还想好好上学呢,大学的功课也是挺重的。将来的事,他倒是不发愁,这年头的大学生,就是意味着前程似锦。
李亮和冯新凯商量好,就各自开始行动。
冯新凯的任务是去一家一家问问各家的东西啥价能给他。还要找找关系,看能不能弄到百货大楼的□□带上,万一有人查呢。
李亮回学校就给李明,程老师,还让薛兰给薛公安都去了信,信中语焉不详的提了现在有货源,有各种纺织品,被面,手表,收音机,搪瓷制品,价格比市价便宜,不要票,让他们在县里镇上村里偷偷问问关系好的,统计个大概数量,他想办法搞回去。
信到家里要三天,等回信要至少一个星期。
李亮和冯新凯翘首以盼的等到了第八天,终于收到了回信。
是程老师执的笔,信里先大骂了一顿李亮务必谨慎,但是也给他们带来了好消息,纺织品就尽他们能力带吧,手表和收音机也带,学校里老师和薛公安镇上的同事都想要,但是不能太张扬。倒是李明那边要的东西不多,上次有不少人买了,其他人想要也没有那么多的钱。
这也不奇怪,黑市的主要客户就是公务员和老师。
自古至今,最好的东西都是在社会地位比较高的阶层里先流行开来的。
得着了准确的信,冯新凯就去黑街踅摸东西。
他赊了15牡丹花细棉布床单60条,一条55;15红蓝格子细棉布床单30条,一条25;毛巾60条,一条六毛;15牡丹花被面80条,一条5块;12红蓝格子被面40条,一条2块;15绸缎被面80条,一条25;机械表40块,男表女表各20,一块45;收音机4台,一台35;牡丹花羊毛毯10条,一条25。
冯新凯目前资产,-5111
不是他赊不出来了,是真的已经好大一堆了。
冯新凯看着那一大堆东西,意识到了新的问题出现了。
怎么运输。
在那个年代,什么事都是要自己去想办法解决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一代人后来出了那么多有钱人,什么难都做过了,也就没有什么钱是挣不来的。
靠着火车汽车运输都是不现实的,这么多东西没法解释。
他又没法找他舅借车,那是找着挨揍呢。
他身上已经没钱啦,离开支还有两个星期呢。
冯新凯没钱了就去找李亮混饭,把运输的问题告诉了李亮。
这下发愁的人变成了两个。
冯新凯就带李亮去吃馄饨,他请客李亮出钱。
六姐看着这俩今天坐在那蘑菇,馄饨都快涨了都不吃,过去问问他俩愁啥。
冯新凯跟她一说,六姐就挑起了眉毛,诧异的看着他俩:“这有啥,借辆车不就行了。二哥你们单位不是有车吗?”
冯新凯瞪她:“借车容易,但是我又不会开,这事又不能往外说。”
六姐奇怪的问:“小陶不是会开吗?你不知道?”
冯新凯一脸诧异:“他会开车?我还真不知道。”
这可真是灯下黑了。冯新凯借单位的车倒是没问题,单位有规定,私人用车,要自己出油钱的。油钱花不了多少,就是加油要汽油票,这个东西不好搞。但是对冯新凯来说问题也不大,从他舅抽屉里踅摸两张就是了。
正好过两天就是清明节,连着周末,学校一共放了三天假。文物处有一辆皮卡一辆北京吉普。冯新凯顺顺当当的提前一天下午跟单位借了吉普,赊来的货也都装上,接上李亮就往z县走。他们准备摸黑回去,免得东西太多惹人注意。
李亮提前一天给程老师和薛公安发了电报,又跟冯新凯买了几斤粮票,买了几斤蜜三刀带回家,薛兰这次就不回了,她功课太紧。
三人开着车沿着301国道就往z县走。那个时代没有手机导航,没有电子地图,很多地方连路标都没有,所以那个年代的货运司机很牛b,个个都是活地图。好在z县和李家庄都挨着国道,只要看准了方向沿着国道就一定能走到。
小陶开车技术不咋地,加上那年代路也不好,柏油路上沟沟坎坎的,走的就特别慢,迎面遇上了大货车小陶就赶紧避到一边去。他越开冯新凯越生气,嘴里骂骂咧咧的就没停。
李亮看不是事,冯新凯越骂小陶越紧张,大家就越危险,绞尽脑汁找话题转移冯新凯注意力,竟然发现冯新凯对历史感兴趣,这个他熟啊,从小不知道听程老师讲了多少,就从商周开始给冯新凯讲故事,没一会他居然听进去了。
听进去了就不骂人了,小陶慢慢的也就熟练了起来。就这等到了z县,已经是晚上十一点。
也就是说,不到二百公里,他们开了近六个小时。时速真是感人。
到了z县,他们先去找了程老师后去镇上找的薛公安,一家把货给卸了一半,车上就留了点棉布床单和棉布被面。提前写了信,这两人都等着他们没睡。程老师家还有几个同事在等着这货呢,货没卸完就开始争抢起来。那年月,买到点不要票的便宜货真的是很难得的事。
两个地方他们卸了货就走,屋都没进,夜幕里也没人看到他们的脸。货都卸完了他们才回了李家庄。李明和李老蔫还等着李亮,看着他们把车停进院里,说给他们留了饭,问他们吃不吃。三人都又累又困,吃不下去饭才罢了,进了屋倒头就睡。
第二天早上三人是在院里老三老四的惊叫声中起来的。老三老四起来看到了院里的吉普车那叫一个兴奋啊,李亮怎么压都没压下来。
三人迷迷糊糊的起了床,随意洗漱了一下,李老蔫和李亮给他们端来了早饭就去上工了,李星和李辰今天不上学,跟二哥腻歪了一会就去地里割草喂家里开春抓的两头小猪崽。李老蔫上工前跟他们说,中午给他们炸鱼吃,李明前两天去河里下网捞了很多鲫鱼和白条,收拾好腌了两天都腌透了,中午炸了吃不完让他们带走。
早饭是葱花咸卷,煮鸡蛋,甜汤,腌的萝卜干。冯新凯和小陶一边吃一边夸味道好。李亮吃完就在家里到处看。
虽然只离开家一个多月,但是李亮感觉家里陌生了许多,变化也很大。今年政策进一步放开,养猪和养鸡都不限制数量了,李明今年一下子抓了二十多只小鸡,两头小猪崽,小鸡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小猪崽在猪圈里开心的直哼哼。厨房里白面袋子好几个,看来大哥和爹还在蒸馍卖,家里不缺白面吃。李亮倒是放下了心。
看着他俩吃完了,让他俩补会眠,李亮拿着大哥准备好的纸钱去坟里给娘上了坟。李明已经提前去过了。
中午李老蔫提前回了家,给二儿子带回家这两个贵客好好招待了一顿。他对这两个年纪轻轻就能开着汽车出来的小年轻尊敬得很,也对二儿子能交到这样的朋友非常的高兴。虽然大儿子二儿子都说要低调,家里来了汽车不让他随便往外说,但是他还是骄傲。
这一骄傲,就放开了做好吃的。早上大儿子起早去集上买了二斤五花肉,又买了几块豆腐干和一块豆腐,菜园里第一茬的韭菜可以吃了割回来,还有没糠的萝卜和没吃完的白菜,家里腌好的鱼,老头挖空心思做了几道大菜。
先炸鲫鱼和白条。春天的鱼不肥,但是用葱姜腌了两天,腌的透透的,拍上干面粉下油锅,再复炸一遍,酥脆的鱼刺都能嚼。葱姜腌透了,都浸到了鱼里面,没有鱼腥味,只有特别的香味,鱼都是野生的,特别的鲜。豆腐也切片炸了,然后趁着油锅,把煮好的一块五花肉和豆豉大葱干辣椒做了个回锅肉,又香双辣又鲜。剩下的五花肉一半切成麻将块和萝卜红烧,五花肉炖到软软的,肉皮红亮亮的,夹一块肥肉在筷子上颤巍巍的,简直要掉下来。另外的肉剁成肉馅,调好味道用白菜叶子包住,用韭菜叶子系上,上锅蒸二十分钟。最后,炒个韭菜豆腐干,再打个酸辣鸡蛋汤。一桌子五菜一汤色香味俱全。
冯新凯从炸的第一锅鱼就开始吃。他妈和他舅妈做饭手艺说实话很一般,要不为啥他老在外面吃饭呢。不过那个年代的人,普遍没吃过什么好的,追求就是吃饱,包括妇女在内,做饭味道都是一般。也哪像李亮家,就是小四现在才十一,也能自己炒几个菜了,他家人嘴都挑。
冯新凯虽然也经常跟着他舅在外面吃吃喝喝,但是那个年月,最好的大厨都在各大单位食堂里,他们进不去,在外面的国营饭店吃吧,也是主食居多,最多有点卤味,像这么色香味俱全的一大桌菜,他还真没见过几次。
他偷偷问李亮:“你家经常这么吃吗?”
李亮笑,“你也看了,我家多穷,去年更穷,哪能经常这么吃,这是你来了我爹我哥高兴,也是我家现在日子好了点。不过今天吃的还行,要是过年来吃的话更好,去年我考上大学队里给我摆席的时候吃的那八大碗更好吃一些。”
他故意馋冯新凯,冯新凯不是没听出来,不过他心甘情愿的上这个套,搂着他脖子非要他答应过年还来玩。李亮逗了他一会,高高兴兴的答应了他。
李明看着李亮和朋友闹,心里高兴的很,弟弟在外面一个多月就交到了好朋友是好事。他笑呵呵的叫他们吃饭,吃完饭就叫李亮带着朋友出去玩,村里人想要床单被面的一会就会来,让李亮他们露脸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