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建造从1977开始(年代) > 第16章 H市

第16章 H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建造从1977开始(年代)!

送走了薛公安,时间还早,两人去食堂吃了个早饭后,决定趁着别的同学来报到这两天好好去逛逛这个在未来三年半要居住的地方。

h省做为中原腹心和华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因此,h省的人民经历了太多的苦难。

省城h市在开国前只是一个小城市,在开国后成了省会才得到了大力的扶持和发展,而z大更是在开国以后才成立的。

h市本来就处在整个华国的中心腹地,是天然的交通枢纽,在建国后,国家对h市进行了大力的工业及交通扶持,进行了全面规划,全面的修建,可以说,h市现在就是一座新城。

70年代的h市,以旧火车站为中心向四周发展。这会儿没有什么二三四五环,挨着火车站就是汽车站,周围一圈就是火车站商圈,有英雄纪念碑所在的二七广场,有百货大楼,图书大厦。

往西去建设路就是国棉一厂到六厂和他们的家属,当时全国很多的布匹就出自这里。新疆兵团的棉花通过铁路运输到这里,纺成布匹再通过铁路运到全国各地。

每个厂都是上万人的大厂,每天上班和下班的时候,如果从空中看,你能看到蓝鸦鸦的一片潮水般的人群呼啸而过,又分散到各个家属院里,自行车的清脆铃声交织成一首动听的歌曲。

在这个时代,工人是最吃香的行业,一个八级工的工资比县长还高,伙食标准也高,他们的辛勤劳动,化成了华国的血液,迅速地滋润着这个建国时血脉几近干涸的祖国。

这时候的工人一个个都精精神神的,自豪又身强力壮,浑身都充满了干劲。

小伙子们一个个身上的肌肉都一块一块的,穿着蓝色的工作服,充满了青春的朝气。

女工比男工都多,小姑娘们一个个都花枝招展的,头发都用各式各样的手帕束在脑后,在马路上走出了当仁不让的步伐。衣服虽然也是大部分蓝色工作服,但是很多女工都把工作服改了,腰线改窄,裤腿改细,穿在身上有棱有角的展现出了美好的姿态。

有钱后,就会要求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在这几个厂和家属院里,四字头一倒台,就涌出了各式各样的小饭馆。这个时候大多还没有敢打出自己的幌子,但是一到晚上,这些小店门外都人头涌动,有一些名小吃更是要排很久的队。像是后世很火的三厂烩面,杨记拉面,四厂烩羊肉,五厂的小笼包子和鸡汤馄饨,郭记的烧鸡牛肉,蔡记的酱肉包子和红豆汤这时都深深的藏在这几个厂里。

往东去就是市政府圈,以绿城方场为中心,周围围绕着市政府,省政府,省军区,火电厂,热力厂,医院,z大和几所大学。这一片以干部,医生,大学里的讲师为主要生活人群,不像几个国棉厂那样人数众多。你要是到这一片转一转,会发现大部分人都是四个兜的干部,男同志穿的都是中山装,女同志穿的都是小翻领的上衣。不分男女都会露出雪白的衬衫领口和袖口来,穿皮鞋的也多。他们衣着都是非常的整洁合体,文质彬彬,大部分人上衣兜里都插着钢笔。

这一片的小饭店基本没有,国营饭店也有那么几家。各单位都有食堂,据说每个单位食堂的大师傅都有自己的拿手好菜,还都是传统的豫菜。像是省军区的扒肘子,省政府的鲤鱼焙面和八大碗都是一绝,市政府的伊府面更是独创。但是这些普通人是吃不到的。这一片在解放前就是达官贵人的集中地,外面的国营饭店都是解放前就有的老字号,像是老青花的饺子,鸿茂斋的铜锅涮羊肉,老长沙罐子楼的毛氏红烧肉,辣子鱼,老罐汤等等都是一绝。简单说来,这边都是大菜,少主食。

火车站往南,就是各种货场,火车站的家属院,金星啤酒厂,还有回民集聚区。这个圈子内有各种各样的货场和仓库,像火车货运的装卸货场和仓库,全市的粮库,钢材货场都集中在这一块儿。宏观经济时代,整个省的各种紧俏物资都要先拉到这儿,再往外分送。h市的回民在解放前就主要居住在这,解放后并没有换地方居住。由于民族问题,这边的肉也很多是阿訇们宰杀的牛羊肉,汉族们和回族们的菜场都是分开的。整个城市,当时要是想吃口牛羊肉,只能到这里的菜场买,肉票是通用的,就是价格贵了一些。

走在这里,你会发现这里的人们明显没有上两个地方的人富,大街上有很多头上戴着小白帽的回民。货场多,装卸货和拉脚的力工们就多。这些工人很多没有编制,大多数穿得是脏的看不出本来颜色的粗布褂子,脸上身上都晒得黝黑,手里拿着绳子扁担或者推着独轮车和平板车。他们中午一般自带干粮和咸菜,吃饭的时候找个饭馆要碗热水。这里的饭店也多以实惠管饱为主。各种面食多,烩面多。合记烩面,萧记烩面和泡馍,郭记烩面,南阳板面,炝锅烩,山西刀削面,四川担担面,陕西的油泼面,从77年开始大大小小的面馆开了一家又一家。

烩面是河南独有的美食。70年代在h市,特别在南边,肉食主要是牛羊肉,卸下来的羊骨头就是烩面汤底的最重要原料。h市吃的主要是山羊肉,一般是从h市南边的禹州山里面拉过来的,并没有绵羊肉那么膻。

把整个羊彻底分割,切掉羊头和羊蹄,剩下的羊骨架冲洗一下,整个的放进汤锅里加满清水大火烧开,小火慢熬,要从前一天的傍晚一直熬到第二天的早上,熬到汤色雪白,香味四溢。汤里要加各种中药材和香料配的料包,去膻提鲜。这个汤就是烩面的灵魂。料包各家都有自己的秘方,喝起来汤味也有些微的不同。

烩面的面是老师傅才能和面揉成,和面的时候要加一点碱面和盐,前一天晚上和好醒上,第二天吃的时候再分成一个一个小剂子,抹上油。抹的油不多,主要是不让面团粘连,也不会在下面的时候毁了那锅汤。

烩面是不用刀的,有食客点了面,再拿起一块,先用力一扯扯长,再上下挥舞着面片,两只胳膊均匀的用着巧劲,拉得细细长长的,从中间先辟成两条,再辟成四条,这就一批面。和着一绺泡好的红薯粉条,一小把千张丝一起下入沸腾的骨汤中,面片又长又薄打个滚就熟。用长筷子一把捞起来,放入准备好的大海碗中,大碗三批面,小碗两批面,浇入一大勺羊肉汤,放上两片冷切的羊肉,洒上一把碧绿的葱花和香菜,就能上桌。

h省地处中原,不南不北,口味上和h省的人性格一样,温和包容,含蓄内敛。烩面正符合了h省人的性格。在h市你可以吃到天南海北各种食物,不分甜咸,h省人都能吃,也能欣赏,但是,这口烩面却是h省人不管到哪都惦记的家乡的味道。

烩面并没有经过调味,汤也是没有放盐的,一放盐,羊肉就不容易烂。面上桌,要先喝一口汤,你会觉得是不是要放盐,但是面是放了盐的,夹起一根面条大口嗦进嘴里,会觉得味道正好,汤味也就是稍稍有一点淡,吃完最后一口面,再大口喝完碗里的汤,会觉得汤味正好,头上也冒出了一层薄薄的汗珠,好一个爽快!

要是肚子大的,就在烩面馆门口买一个必有的高炉烧饼。羊肉汤配烧饼这是各地的标配,但是这种高炉烧饼却与众不同。它比一般炉子高一半,炉子高,火就旺,烤出来的烧饼特别的焦脆。揉面时加了五香椒盐,烤之前还在面上刷了一层蜂蜜水,再洒上满满的芝麻。烤完后,烧饼面上那层蜜水烤得稍微有点焦,芝麻香香的,咬下去,咸咸香香的,这种香是粮食的香味,舌头还感受到了一丝甜,皮脆,芯软,再喝一口羊汤,瞬间感觉人生达到了巅峰。

h市往北,这里是大块的农田,偶尔还有村庄点缀在其中,一直到黄河。h市经历过花园口洪水,70年的时候,经济还没有发展到这里。一直到2000以后,随着经济的搞活,这里的城中村才建起了大片的高楼。这是后话,我们暂且不提。

而今天李亮和薛兰今天要逛的,就是我们还没提及的火车站商圈。两个人都是从没出过远门的小土包子,对这个城市一无所知。昨天太过忙乱,也没有坐公交车,还不会看站牌呢。两个人就按着昨天来的路线一路遛过去。在村里镇上难得一见的自行车在这里满大街都是,有线电车101路慢慢的行驶在初春的大街上。马路是四车道的,马路两边都是粗粗的泡桐树,还有专门的人行道。路上的汽车不是太多,主要是公交车和自行车。所有的行人和车辆全是靠右行走,隔不远就能看到圆形的公交站牌。李亮没一会就搞懂了公交车怎么坐。

但是他们今天是不准备坐公交车的,路也不远,两个人要去找找火车站和汽车站,将来回家好回。

两个人蹓蹓哒哒的到了火车站,这一到不要紧,可打开了李亮新世界的大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