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生意大赚特赚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捡漏的年代!
第一天这火热的生意,本来下午六点要关门的,但由于人数实在太多,以至于延续到下午八点多钟,这个时期资益地区,几乎所有商店晚上基本都不开门地。
等顾客走后,所有员工清理所负责商业区的合物商品,同时补齐货架上面不足的各类商品,忙活到九点钟,才基本搞完这些事情。
在下班前,孙兰蔻当众宣布,“由于大家的努力,生意相当好,大家辛苦了。开业这一周每天发双倍工资。”
这些小姑娘,本来是累的不行了,听到总经理说发双倍工资,都欢呼雀跃,兴奋不已,快快乐乐的下班去休息了。
等所有员工都走后,叶云和父母亲,加上二姐,三姐和爷爷奶奶,分工清点今天的营业收入情况。
叶云和爷爷奶奶,首先清点古物区的古物,进行统计分类,再次确定其价值。
第一类是瓷器,共计收到了79件,都是清朝时期的瓷器,其中康熙时期官窑18件,亁隆年间官窑22件和民窑8件,道光年间官窑21件,光绪时期官窑13件和民窑6件,基本上是小件瓷器。共兑换出代金券35550元。
第二类是玉器,收到大小玉器38件,有玉板指、玉牌、玉环、玉带钩、玉观音、玉吊坠、玉手镯等,共兑换出代金券28520元。其中有一个玉雕为圆形,多层次,下层为一圆环,上层镂雕花卉,似为牡丹,中部两朵莲花交错,周围饰雕鲤鱼,荷花与鱼相并含有连年有余之意,而牡丹是富贵吉祥图案的一种。叶云爷孙俩估计这块玉是达官贵人佩戴的,价值较高。
第三类是各种雕像和香炉,基本上铜佛像,各种大小器具有27件,共兑换出代金券13530元。其中有一个香炉款应该是为宣德年间仿制的“宣德炉”,价值较高。
此宣德炉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鼓腹,三钝锥形实足或分裆空足,口沿上置桥兽形耳。宣德炉是由明朝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
铜器宣德三年宫廷封炉不铸之后,当时的监造者将原来的工匠再集中起来,另行铸造。这一个香炉款式为“大明宣德五年监工部官吴邦佐造”,应该是为宣德年间仿制的“宣德炉”。
古物区兑换的其他古物,类别比较杂,量比较少。叶云和爷爷奶奶,整理好古物区的古物,叶云算了一下,这些东西就是现在拿到香港去拍卖,至少能够翻一翻。
叶云和爷爷奶奶,接着统计首饰区换来的银器,今天首饰区的生意特别好,所有的银首饰,几乎已经把库存消耗了百分之八十。
今天首饰区的购物者,几乎都是采取的以旧银换银的方式,而这正是叶云所希望的,毕竟这个年代,还有很多人把自己珍藏的,像银元、银器具等,出钱去融化做首饰什么的,现在兰叶连锁店采取的以物换物的形式,不但省去了手续费,而且式样多,现成的。
统计出来第一类银元,袁大头589枚,袁大头银币,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袁大头”口语俗称,正规说法是“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
北洋政府为了整顿币制,统,一银币,于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于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先后由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开铸一圆银币,币面镌刻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头币”或“袁大头”。
“袁大头”是中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银元品种,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有些特殊的袁大头价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统计出来第二类银元,孙大头银元132枚,孙大头银币银币正面为孙中山半身侧面像和“开国纪念币”字样,这种银币在市面上比较常见,后世市场价值一般在千元左右一枚。
统计出来第三类银元宝,明朝银元宝30锭,清朝银条97根。民国银条30克的110根,50克第的50根,100克的8根,300克的1根。这些银元宝和银条,单讲重量达到了5万克,如果作为古董去溢价卖的话,至少翻5倍以上。
叶云的父母和姐姐们,包括对现金和代金券的统计,全天收入35万6千7百5拾8元9角3分,剔除商品成本,净赚21万3千3百2拾1元1角2分。
通过今天生意热火及消息的传开,叶云估计明后几天的收入,与今天会大致持平。而且古物区,以古物换代金券这个业务,估计将会是东西可能价值更高。而首饰区以银换银首饰的收益也会于此。这生意真是好得不得了,真是大赚特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