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原康酒 > 第四章好赋

第四章好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原康酒!

会长说道:“我们市有好几家种有铁皮石斛,它的效果怎样?销路怎样?”

阿天说道:“我所了解的一家种了几亩地,这么多年来没有扩大发展,主要原因销路始终打不开。你只要到药材市场去看一看,太多了,遍地都是。如果没有销路,赚钱谁也不敢保证。”

“赚钱不能保证,投资这么大,是普通百姓无法种的。”

阿天说道:“是的,不但种不起,一千元左右一斤,普通百姓也消费不起。所以铁皮石斛这些年的消费人群是中上阶层,无法进入普通消费阶层,目前人们的生活条件还没达到这个消费水平。”

“中上阶层的销量是有限的,所以老百姓不消费,是发展不起来的。”

白发文史学者心肺和肠胃功能一直不太好,他曾经服用过铁皮石斛,“如果药效好,贵一些人们还愿意,就怕没效果,吃了一二次也就不想吃了。我吃了两斤,没什么效果,后来就不怎么吃了。”

稍胖的文史学者对中药调养也比较感兴趣,他说:“古代把它称之为仙草,现代表明功效涉及到方方面面。但人们很现实,只问效果,不问出处,保健功能到底如何?依然值得探讨。”

阿天对中医了解的比较深刻,他一本正经地说道:“中药调理一般比较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时间地吃,一二斤显然效果不是很明显。这时候停止说它的效果不佳,显然有些武断。但是我们对它的研究,从古至今都认为是仙草,显然效果不是很差。还是经济的问题,和对它长期服用的耐心。”

“一斤一千元左右,一年消费一万多元吃它去保健,好像也有点不现实。”

“不管怎样!即使中上阶层消费,我们地区这么大的范围,种个几百亩的基地,内销也是没有问题的。”

阿天笑道:“这种销售方式,老百姓是没有能力的。需要一位在中上阶层、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有活动能力的人,才能胜任。农民只是打工者,靠他们肯定发展不起来。”

阿天感慨地说:“发财的路都挤满了人,轮不到我们,只有又苦又累的活,非常普遍的,谁愿意干都可以,才没有竞争那么激烈!”

白面书生,三十多岁的文史学者说道:“听说你父亲是位民间中草药医生,去了请你爸爸帮我把把脉!”

“可以!”民间中草药医生历史悠久,从古至今从没有间段。它来自于大自然,万物的本身;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水里游的......不管动植物都是药材。人在自然界活动,相互协调并作用,摄取其中的养份,达到治疗康复的目的。它扎根于农村,是上天对人们的恩赐,受苦受难的民众,无钱医治,或者得了癌症,都可能用中草药得以挽救。

在旧社会,中国一直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山河破碎,中医相对滞后,得不到发展,甚至有毁灭的危险。建囯以后,***主席高举把医疗放到农村中去,掀起了中医中药的**。那时候自然资源丰富,几乎每一个乡都有收购中药材的地点。特别一群中草药的农民爱好者,他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根据祖传和自身的实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草药秘方。他们走街穿巷,俨然古代的郎中,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改革开放以后,西医的观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多年前,一些人抛出了“中医无用论”观点,推翻先人的巨作,很大程度地伤害了中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这如同一阵风刮遍了祖国大地,人们看病都找西医,中医越来越少,好中医也逐渐消失。有年青一代喜欢医学的,都读“医科大学”,一般“中药学”出来的学生,能到中药房工作已经很不错了。

在这万分紧急关头,只有民间的中医还在蓬勃发展,他们用实践去证明中医的存在,发挥着作用。特别在西医泛滥的时候,癌症治不了了,病人从医院里退回来,开始绝望。家财散尽,人们恐慌,才心急火燎地求助于中医。甚至找不为人知的乡间民医,他们看好了无数的重病患者。

世事轮回,人们又开始看重中医、研究中医,才发现它是如此的伟大!凝结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心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前疗效显著的民间秘方,又重出江湖。

老华19岁开始挖药草、研究药草,在当地小有名气,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他给人治病的药材,通常是自己挖的、种的,所以效果不同一般。这些年因为用量不断增大,加上野生药材的减少,他开始种植药材。本意是自己用,不管外面的价格高低,对他的影响不太。

在临近村庄的路口,竖有一块广告牌,红底金字,造型方正美观,上书“颜氏中药种植园赋

古有贤德兮,世居原乡;鲁公后裔兮,一代忠良。祠堂碑石兮,千古流芳。四十三代兮,后继名扬;山间挖药兮,百草尽尝。遍拜民医兮,收集秘方;几十年过兮,书写华章。

医术仁心兮,善行德张。为民解忧兮,康养路长。丘陵陌上兮,草药飞扬;牡丹芍药兮,尽吐芬芳。黄精桔梗兮,丹参有望;枝上凌霄兮,引颈飞翔。更有青蒿兮,伴随藿香。天地所赐兮,四季收藏;中华传统兮,继承有方。福光所耀兮,皆能健康;后代子孙兮,源远流长。”

大家不仅停下车观望,阿天开心地说:“这是我写的。”白发文史学者说道:“这是骚体赋吧!”他和阿天同是阳城诗社社员,别看白发文史学者年长,阿天对文学爱已经二十多年,一路走来,比他入诗社还要早几年。

阿天连忙笑道:“是的。”

“写的不错!”他赞道,同行的几位都是散文、文史大嘉,对诗有欣赏能力,格律要求不精通。他们对白发文史学者懂诗是知道的,白发文史学者说好,他们也跟着说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