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蜀王 > 第5章:蜀地经济改革

第5章:蜀地经济改革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蜀王!

四月二十五日。

蜀王府的承运殿内,倒是热闹非凡,殿内聚集了不少蜀地的地方官员,只听闻王府有大事要颁布!

“咳咳咳!”

朱至澍从后殿走廊径直来到承运殿,犀利的眼神观察台下官员后,咳嗽几声,倒是提醒正事就要开始了。

地方官员见此,自然也就收住话匣子,沉默半刻,不免还是多带有肃穆之感。

“回禀殿下,蜀中官员大多到齐,巡抚刘之勃大人前日刚率军改司车队,下川东地方卫所指导裁兵事宜,恐要耽误连日。”

左护卫军指挥使孟明,上前随即向朱至澍参报。

“不妨碍事,你先退下吧!”

朱至澍说完,便从座上起身,面向台下官员,指挥使孟明,驻留在高台之下,随时防备朱至澍的安全。

“各位大明的臣工,在此山河破碎之际,蜀地百官还能聚为一堂,实为可佳。我也就不多和大家绕弯,只是今天询问各位一件事情。”

“殿下所言便是。”

刚为川西赶到成都城的建昌兵备副使刘士斗,便率先回应,在殿臣工也随之附议。

“这蜀地何人最富啊?”

朱至澍话语一出,众人当然是知道整个四川就属王府最为富饶。

在明《病逸漫记》所记载:“天下王府,唯蜀府最富。”

光成都府的11个州县土地,蜀王府所占据的王田就高达七成,而军屯田亩不过两成,普通百姓所持的土地不到1成,以至于大多数百姓只能入王田劳作,贴补生活。

尽然,历史上的蜀王府的名下还拥有着300多个王庄,酒楼等,并能从一桩渔课、盐店等税收中取得丰厚利益。

朱至澍对于这段历史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也十分明白势必需要还田亩于百姓,奖励生产,刺激整个蜀地的生产力,进而还能有效振幅蜀地民心。

在此大明王朝动乱之际,偏安于西南的百姓也是正好借此可以加紧革新生产,民心所向,才能在而后的叛军攻势中,军民协同作战,保卫川蜀家园。

“斗胆回殿下所问,单四川一地,就王府是腰缠万贯矣。”

见多人沉默不语,或者话在嘴边也难以开口。

建昌兵备副使刘士斗,倒是武将出身的样子,心直口快便说了出来。

刘士斗何许人也,崇祯四年中的进士,刚当任太仓知州时,颇有政绩,后来就被调到成都,被当时担任御史的刘之勃举荐,成为建昌兵备副使。

历史上,在张献忠军队攻击成都城时,刘士斗和龙文光、刘之勃死战不退,最终被俘虏后,皆被叛军杀害,并夷灭三族,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大明忠良啊。

朱至澍听完,脸上露出倒不是不悦,而是一阵乐于心情舒缓的样子。

“嗯嗯……”

朱至澍轻微点头示意。

“刘士斗所言不错,各位臣工也不要有所顾忌,我今天就是要听大家的实话,实话是有刺耳,但是忠言逆耳我也是即能分清。”

朱至澍往台下迈步回话,也拍了拍刘士斗的肩膀,倒是有一阵真诚青睐。

“如今蜀地百姓可以自行使用的田地是愈发减少,就算是有,大多是些边界危险、不毛之地,百姓依托在王田之上劳作,生产的积极性自然会有降低。”

“所以,今天我也即刻宣布蜀地继军改之后的第二个改革计划,执行土地系列经济改革,改革一出,必须推行到位,不得有违法令。”

言语一出,台下站立的官员顿时就不乏展开滔滔讨论,只听指挥使孟明一阵喊到:大家肃静……肃静,才让大殿又转为平静。

朱至澍的眼神里,此时也是充满着刚毅,夺目四杀,让在场官员甚有一丝后背冰凉之感。

毕竟台下的部分官员,抢占百姓土地的大有人在。

这些人自然是担心,利益受损倒是没什么,命丢了可就都完了。

其实,还是因为明朝末年,连年兵灾人祸,所以朝廷对于土地政策十分“放开”,以至于造成达到不抑兼并的地步。

“台下臣工听令!”

“臣属将官听殿下言。”

“承先帝之遗德,解大明百姓生活之困顿,实行还田于民政策。一,王田保留2成做军垦,各地方州县均将各地主官僚占据土地,交还百姓耕种,并足一登记造册,限期三十天内初步完成,两月后检验成果。”

“二,对于地方抵抗势力,坚决打击,若有官员在推行土地改革中,举政不到位,未划分田亩于百姓,一并论反叛罪名。”

“三,恢复一条鞭法在蜀地实行,新增农业补贴、居民补贴、商贾经营3大补贴款项,补贴收入由当地官府税收和王府国库划拨,积极驱动臣民安居生产,推动农业和商业经济革新。”

“四,山林、酒课、盐田,所有权归于国家,现由王府统一管辖调配,地方苛捐杂税一并废除,减负百姓。”

“凡推行改革不力者,杀!”

“凡出现抵抗改革者,杀!”

“凡时限内未完成改革者,杀!”

朱至澍一气呵成,讲完话后,在场官员都听得发愣,并是瑟瑟发抖,可能是多久不见过如此独特、铁血的经济改革法令。

“传令,将改革法令条文发至每位官员手中,我要你们每个人都必须做到。”

朱至澍眼睛朝向一旁的内官,并大幅拂袖宽手示意。

内官领会朱至澍的意思后,连忙抱起一沓文书,至众官员间一一发放。

一众官员,拿到文书后,小心翼翼翻开,仔细阅览,又不由眼睛撇向殿外护卫军手中的利刃,心中一片忐忑……

朱至澍处理完政务,回到后殿后,已过下午。

“回殿下,龙文光大人已到寝殿外。”

内官缓步走到朱至澍跟前说道,朱至澍也随即让其进殿便是。

“下官龙文光,参见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勿须多礼!”

龙文光是个挺处事的人,朱至澍倒是并没有在意这些,毕竟这些冠冕堂皇的话语,成天也是听的够多,还是多忠言逆耳较好。

“好了,龙文光,我今天让你来不是专门听你这些好话的,我也不是喜欢溜须拍马之语。”

“是......是,回殿下,如有任何重事委派,下官也必肝脑涂地。”

龙文光话从口出,眼睛甚和朱至澍对视,两眼间都是炯炯有神,可谓是相得益彰。

朱至澍也就起身,倒是要准备说多许话,也没有摆上贵为亲王不可一世的样子。

“文光啊,正如你今天所见,蜀地的经济改革刻不容缓,但是为防止这些官员,特别是当中隐藏的贪官污吏还有二心。”

“我查找尚需时日,所以还是需要指派心腹,亲自暗访各地,人手我都可以为你妥善安排,刘之勃回城后,我也会让你二人鼎力配合。”

龙文光听完朱至澍一席话,默默点了点头,但是心里又好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殿下,恕下官愚钝,行事监察,地方的里甲制不是挺完善吗,完全可以用里甲制下百姓进行相互监督,何需此番作为?”

说到里甲制度,它是由太祖高皇帝创立,是明朝最为主要的的基层组织形式,采取一百十户为一里的特定编制。

其实,多数还是便于推行明朝时执行户口登记的“黄册制度”,类似于现在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镇里的居民委员会。

“龙文光,那你觉得,下面的地方官吏,就不会先拿里甲制开刀吗?”

朱至澍的一席话自然点醒了龙文光,虽然里甲制为国法,但是却不能保证已经被地方官员控制,并成为一张笼络人心的大网罢了。

“下官诚然明白,并遵从殿下令,亲自暗访各地,确保土地经济改革顺利进行,以彰显殿下威名。蜀地百姓也必然将殿下铭记在心,没齿难忘。”

龙文光一阵慷慨激昂回复后,便告拜朱至澍,转身离开王府,并择日离蓉视察沿途各州县,切实感受黎民困苦。

“先帝啊,你们看到了吗?有如龙文光、马乾、刘之勃这样的柱国忠良辅佐,大明的未来还有希望,我也必将让大明的铁蹄直捣关外,再现寰宇。”

朱至澍面对着先帝遗画,不免露出酸楚和孤寂,也显现疲惫的身躯。

不过,距离蜀地千里之遥的北京城,却再现动乱,吴三桂投降清军了。

“殿下,北方行省有急令快马传来。”

左护卫军指挥使孟明,从偏殿急忙进宫,拿着刚取到的急件,便连忙入王府后殿。

“念吧,我倒要看看又是什么坏事?本王也是司空见惯了。”

“殿下,据可靠情报,四月十五日,原镇守山海关的辽东总兵吴三桂投降满清,并和清军合击李自成所部,李自成叛军不敌,放弃北京城,故而转兵河南、陕西两地。”

朱至澍听闻,熟记历史于心的他,心中早有料到此劫难,但也难以掩盖内心的愤慨。

当年,正是吴三桂投降满清,导致满清军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入主中原,令人痛惜大明半壁山河再度易主,可谓是屈辱。

现今,因为大明沿途驿站多有废弃或者驿道中断,所以这份迟来的急令,可能带来的只是老旧的讯息罢了。

按照时间来推算,满清军队在摄政王多尔衮的带领下,已经大举从山海关进入关内,并完成对于北京城及其周边城池的控制。

历史上,满清则是在10月份,将都城从盛京迁至北京,开始将鹰爪伸向中原大地。

所以,留给朱至澍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6个月。

在这6个月里,首要的就是稳住川蜀,然后再图荆襄和汉中两地,以此获得两条可以东进和北拓的机动通道,并随时回援四川。

“诸葛先生啊,看来你给刘备所献的隆中对,最后还是本王来实现!”

朱至澍在内心默默说道,脸上倒是洋溢着一种无法表达的笑容。

不过,相比较羌汉总兵赵光远驻守的汉中,至少也是大明臣子所属,吞并自然不成问题。

但是,陕西一带大多还是李自成的叛军,而襄阳之地又被张献忠控制于手中,随时会从水陆协同夹攻巴蜀。

此前,殿会过后,朱至澍便再派遣刘士斗率领五千新军步兵,驰援重庆,并且升任刘士斗为重庆兵备指挥使,协同重庆文臣武将合力拱卫重庆防线,倒也是想在陈士奇身旁安个钉子,治治其傲慢的样子。

“好了,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我自有安排。”

朱至澍很冷静地说出,没有丝毫的犹豫和不安。

左护卫军指挥使孟明,随即持军礼告退。

……

五日后,刘之勃携按察御史张继孟,随车队回赶成都,并当即至王府复命。

“殿下,下行视察耽误时日,还请殿下恕罪。”

朱至澍自然是十分照顾这位柱国良臣,连忙赐座,并仔细询问地方的军改是否到位,是否有欺下瞒上的情况。

毕竟,朱至澍想要的是一支无往不利的精兵,而不是一群无所事事,消耗粮饷的混混。

“启禀殿下,下官携军改车队四处巡查,并分派亲信官员、部将着各地卫所巡视。承殿下刚烈之风,军改推行十足到位,蜀地卫所十之八九完成卫所改制,淘汰的老弱病残士兵皆充为民籍,地方城池卫所驻守士兵也是精神抖擞,焕然一新,形势可谓是一片大好。”

“太好了,太好了!”

朱至澍听到这样的好消息心情难免是激动,并对刘之勃大加赞赏。

“刘之勃,你可想要何赏赐,本王通通满足你。”

“回殿下,赏赐不敢当,若非殿下委以重任。还派有亲军将士一路护卫,指导地方卫所改制也不会如此成功,这都是殿下的英明决策之功,下官岂敢居功自傲。”

朱至澍听完,倒是爽朗的笑了几声,便按照自己的意思,擢刘之勃为巡按御史,再代行四川巡抚之职。

不过,巡抚之位,朱至澍心里倒是早有人选那便是佥都御史龙文光,更兼具兵勇之锋。

“殿下,臣听闻蜀地又要实行经济改革,可有此事啊?”

刘之勃拜谢迁官之礼后,便连忙询问朱至澍。

“奥,你说这个事啊,本王正要和你说呢?”

“殿下,此经济改革事关重大,牵涉面比军改之制更广,还请殿下要从长计议。”

朱至澍还未开口下句,刘之勃便是斗胆劝诫要想实行经济改革,切勿操之过急,需稳步前行,否则容易引起蜀中变故,也恐对朱至澍不利。

“你这是在质疑本王的决定?”

“下……下官不敢,只是一心为殿下考虑啊。”

“一月实行,两月验收成果,何来过急之说。刘之勃啊,你可多虑了。这件事,我也是准备委派你与龙文光来监察,千万不要辜负本王对你们的一片苦心啊。”

朱至澍顿时看向刘之勃,让其有些惶恐,并接着话茬说下去。

“看你是外出视察太操劳了,你先回去好好休息。改革文书已提早送到你府上,回去拜读便是。至于你担心的,我心中早有定数,就不要再言摇动改革之语了。”

“是……是,谨遵殿下令,下官先行告退。”

朱至澍轻声回了一句“嗯”,刘之勃便随即离开了王府。

作为臣工的刘之勃,只能服从眼前的这位亲王,但他也明白这样的高压改革,如不执行一步到位,很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

朱至澍望着刘之勃离去的背影,内心还是带有酸楚之痛。

“刘之勃啊!你担心的,我又不何尝担心,但是不豪赌一把,又怎能应对眼下乱世局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