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澧水悠悠梦 >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澧水悠悠梦!

春水回到了剧团,第二天,剧团又搬迁了。此次搬迁更往湘西北连绵起伏的山区里开进,山愈来愈大,愈来愈高,有时候,车像螺丝转顶似的在大山的公路上往上开,然后,又腾云驾雾似的慢慢从山顶绕下来。乍经此山公路乘车的人,还真有些胆战心惊。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两个小时后,终于到达目的地,这里也是剧团往年来过的地方。老演员都熟悉此地。这里是一个村级戏院,很简陃,戏院里没有厨房和宿舍,村主任便带着赵团长等剧团领导到戏院周边农户家租房做饭和住宿。男演员仍把车上的道具卸下来,然后去吊幕。

一切安置完毕,当晚上,来看戏的人也很多。山区里的人都朴实,善良,也很爱看戏。

天气愈来愈冷了,演员们晚上唱戏时候都很冷,特别是后台乐队上的人,坐着打锣打鼓拉胡琴,身体没怎么活动,感觉更冷。赵团长在考虑剧团统一买一批棉大衣,也做为剧团的冬季团服。和王副团长等商量,在外访一访,看哪里有做棉大衣的。刘导演说:“这个山乡我比你们熟悉,就在这个乡的街道尽头,有一家小型的制衣厂,是乡办企业,有做一种仿制的军棉大衣,我看到过,又暖和又好看。”

赵团长说:“那我们明天去看一下去。”

第二天,早饭后,外面太阳火火的,尽管已入仲冬,但晴天的白天,气温也有十多度,不觉得很寒冷。赵团长等剧团几个领导去看棉大衣去了。春水和吴志军在戏院外面散步暖太阳,看到王三儿和刘喜儿从那小商店处转弯走过来,二人肩挨着肩慢慢的走,王三儿手里拿着一个本儿在翻看,刘喜儿也侧脸看,二人边看边笑。近到春水身边,春水喊道:“王三儿,刘喜儿,你们在看什么书?”

王三儿抬头对春水笑道:“春水哥,一本好书,你看不看?”

春水看王三儿手上拿的不是书,而是一个软皮本儿,不知道写的什么东西?笑道:“一个破烂本子,哪里什么书?”

“咦,真是好书,不信你看下,是现在正流传的,都是手抄本。这是刚才我和刘喜儿去年在这里认识的一个朋友的手抄本,他借给我们看,我们也准备去手抄。”王三儿说。

春水伸手把本儿拿过来看,边笑道:“原来在这里你们有熟人?”

“一个朋友,去年剧团在这里唱戏,我们认识的。刚才还请我们到他家里去吃饭。”刘喜儿说。

春水看软皮本儿,翻开第一页,是手抄的书名,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四个字:《少女之心》;春水翻第二页,虽然草字不合格,但大致也认得,看内容,全都是描写的是些赤裸裸的淫秽文字。春水翻看了两页,文字粗浅庸俗,内容低级淫秽,于是合上本儿还给王三儿,说:“这些低级趣味的书有什么看头?太庸俗了。”

王三儿笑着接回本儿。刘喜儿便说:“春水哥,你说是低级趣味的书,但现在都很流行传抄呢。连读过高中的,甚至读中专的人都在悄悄传抄呢。”

春水说:“传抄这些东西,虽然你说的流行,但不见得是主流,只是部分人传抄好玩而已。写这东西的水平,也没什么文学造诣。好的作品应该是雅俗共赏,我看他这手抄书,庸俗而不雅。”

刘喜儿到底读过初中,虽然未毕业,但也看过几本书,又说道:“春水哥,你说《少女之心》是低级趣味的书,那么,古人写的《金瓶梅》呢?连《红楼梦》里也有啊?”

春水便高谈阔论起来,说道:“《金瓶梅》算是艺术珍品;《红楼梦》就更不用说了,《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其文学艺术造诣在古今中外是极高的。你怎么能把《少女之心》相提并论?先说《金瓶梅》,世人以为是淫秽的书,其实我不完全这么认为,其中虽也有糟粕,但也有精华,看你用什么心态去品读;我认为,这《少女之心》之腌臜,只有糟粕,并无精华。而你用读《少女之心》之心态去读《金瓶梅》,当然只能品味到其糟粕的一面。如果你用正面的心态去读《金瓶梅》,你才能感受到这部书的艺术魅力。你甚至会发现,《金瓶梅》里的淫秽内容,实际是作者对当时北宋时期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抨击。更何况,其描写的也很高明,本身就能体会出一种人性的美。总之,这《少女之心》,我是不喜欢的。”

“是你太清高了吧,春水哥。现在传抄《少女之心》的人多的去了。”刘喜儿说。

吴志军拿过王三儿手上的本儿看了两页,丢给王三儿说:“这样的脏书你们也看?”

赵团长等几位剧团的头头,去看棉大衣的回来了,价钱也谈好了,合同也签好了,说好下个星期就去拿货。他们都很高兴。回到剧团后,中午时候,剧团来了一位客人,是刘导演的朋友,是澧州一个乡花鼓戏剧团的琴师。赵团长也认得他。这位琴师说了一个信息,说澧州有一个私人办的花鼓戏剧团,那老板去年买了一套很好很齐全的新道具。这老板开始信心百倍,招演员办了私人剧团。可是,老板不会用人,不会管理,结果,不到一年,剧团办垮了。现在一套新道具空在那里。老板要拍卖。琴师对赵团长说:“赵团长,我看这是个机会,你们剧团的道具太破旧了,不如你们把那套道具买了,我做中间人,道具有九成新,降价做六、七成新卖给你们,你们也合算,老板那里我去说。怎么样?”

赵团长笑着说:“我们的道具是太破旧了,本来我是想慢慢添置新道具的。他那套道具要多少钱呢?”

琴师说:“那套道具,去年那老板买新的总共是两万八千块钱,你们要买,只要两万块钱。”

王副团长说:“两万块钱,对于我们剧团目前来说,是天文数字。我们目前又要买棉大衣,要是再买道具,没有那么多钱啊。”

琴师说:“你们剧团是镇政府办的嘛,你们可以去找镇政府要钱嘛。”

赵团长笑着摇了摇头,说:“我们剧团开始办的时候,当初买道具是镇政府拿的钱。今年上半年,我去找镇政府,想要点钱添置新道具,镇长说,要我们自己想办法,剧团应该自食其力,自力更生。政府不会再为剧团拿钱的。镇长说,除非我们剧团办得好,得了国家或者是省里的大奖,政府可以给点奖金。”

琴师说:“那这样嘛,你们可以给一半钱,赊一半账嘛。只要你们剧团的生意好,一年就可以还清账啊。”

刘导演说:“到底值不值得两万块钱?还是要先看货,然后再讨价还价。”

琴师说:“当然值得两万块钱,我看过货的,那些蟒袍、褶子等,都还很新很新的。赵团长,你只要想买,价钱还可以同那老板谈的,应该还可以少点钱的,那老板急着要卖。你想,你去买一套新道具,差不多要三万块钱,如果价格谈得好,一万多块钱就可以买来,不很好吗?”

赵团长心动了,他对王副团长说:“老王,你明天回去一趟,到镇政府汇下报,就说要买新道具,还是要镇里帮忙想办法。”

“那好,我明日回去一趟。”王副团长说。

第二天早上,王副团长回去了。下午,王副团长回了剧团,他很高兴,他同赵团长汇报说:“我回去找了分管文化事业的李副镇长,详细把剧团情况汇了报。李副镇长同意我们买道具,同意我们给一半钱,赊一半账。李副镇长表态,再给剧团三千块钱,然后,要我们找信用社代款,李副镇长亲自帮忙做代款担保人。李副镇长说,他明天来剧团,亲自和我们去看道具。”

赵团长高兴地说:“那就好。”

刘导演说:“剧团代款就不必要了,我看我们还是同那老板讨价还价去,争取还少点钱。”

次日,剧团吃了早饭后,开全体演职员会议,赵团长兴奋地说了剧团目前要办两件大事:一是买棉大衣,二是买道具。演员们听说后都非常高兴。

中午时候,果然李副镇长来了,吃了中饭后,琴师带着赵团长、李副镇长及王副团长、刘导演去看道具去。

买道具的事处理好了,赵团长等和老板讨价还价,结果,一万四千块钱搞定,并且,给四千块钱现金,赊账一万块钱。签了合同,明年元旦节前,还清赊账一万块钱。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过去七天,剧团的两件大事都办成了。这天上午,果真,一辆小四轮车送棉大衣来了。赵团长赶急要男演员们下货,货下了后,赵团长紧急召开全体演员会,主要是发棉大衣。演员们看到一件一件的崭新的仿军服毛领棉大衣,都好高兴,脸上都笑嘻嘻的。王副团长一个一个点名按型号领棉大衣。演员们都领好后,都穿上了,个个看起来面貌一新,精神焕发。整个剧团一下子好似都变成了部队的编制一样。赵团长又高兴地说:“下午要送新道具来,男演员不跑远了,等下要卸道具的。”

剧团吃过中饭后,一会儿,果真来了一辆大东风牌货车,拉着满满一车新道具来了。男演员们便高兴地赶快去卸道具。女演员也高兴地帮着拿小的轻的东西。一会儿卸完了。都搬进了戏院。有人迫不及待的打开箱子看。只见:猩红色的新大幕,色彩鲜艳好看的小幕、耳幕等;布景画都鲜妍逼真;还有龙袍,凤冠等分外精致。蟒袍玉带,古色古香的男女褶子都色泽鲜明,光彩夺目;其他还有宝剑,刀枪之类……;新锣新鼓等响器。上好的新大筒,新二胡等;还有一把月琴,一把琵琶琴。

演员们喜之不胜,?摆弄这,摆弄那。有试戴凤冠看的;有拿宝剑,刀枪耍的;春水拿出新二胡试着拉,比剧团那把旧的二胡音质好听多了。四姐拿出圆圆的月琴,指尖拨弄琴弦嘣咚了两下,她不会弹,她问春水,“春水,会弹这个吗?”春水笑着摇头;小欣妹拿出琵琶琴抱着试弹,她也不会弹。刘导演说:“这些乐器你们还不会,我会请师傅教你们的。”

王副团长兴奋地说:“一万四千块钱,买这套新道具,真合算。”

剧团算是兴旺起来了,有统一的冬季新团服,又有了新道具。演员们个个精神振奋,信心百倍。

元旦节将近,镇里准备组织大型文艺活动,由镇团委和镇文化站还有镇联校联合举办。这天,李副镇长对文化站李站长说,剧团是镇里的专业文艺团体,这样大型的文艺活动一定要参加的,更何况剧团买了新道具,镇里的领导们都想看看。李副镇长对李站长说了现在剧团的具体位置,要李站长亲自去通知剧团回来。

剧团接到李站长的通知,赵团长迅速安排剧团搬迁回去。这天,剧团从两百余里之遥的湘西北山区赶回来了。剧团回到小镇影剧院,明天便是元旦节。当天晚上,剧团在镇影剧院给镇领导们汇报演出了一场戏。镇党委书记、镇长等一些干部们看戏后,都很满意剧团的进步,并对新道具也很满意。

第二天是元旦节,这天是晴天,一早上,东方的天上太阳透过稀薄的寒云终于露出了那张火红的脸。朝阳的光辉驱散着早晨的寒气。柔和的东南风轻轻的吹着。剧团里吃过了早饭,已是早上八点钟了。因今日上午九点钟要举行文艺活动,地点就在镇影剧院。这时,镇团委书记和李站长及镇里的几个青年干部来到了影剧院,准备布置舞台安排工作。赵团长便吩咐才哥等配合收拾舞台。

李站长笑着递给赵团长一张节目单,赵团长看了看,他之前和李站长商量好的剧团准备的四个节目都排在里面了,分别是:一,赵团长司鼓,春水拉胡琴,四姐和沈妍雪唱花鼓戏选段《洞房花烛》;二,四姐独唱黄梅戏《女驸马》选段,春水二胡伴奏;三,剧团生、旦、净、丑大联唱,赵团长司鼓,春水拉大筒;四,演员们的大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春水拿过节目单看,忽然兴奋了,因看到东山村团支部柳明表演笛子独奏《花纸伞》。忽然间,王三儿那边喊道:“春水,你看谁来了?”春水看时,只见柳明从影剧院大门口走进来了,春水非常高兴,连忙迎上前去紧握柳明的手。剧团的演员们也都过来和柳明打招呼寒暄,柳明说:“我们学校元旦放两天假,昨天下午一回来就被我们村团支部书记要我今日一定搞一个节目,我只好答应了。又听说剧团回来了,我才今日提早来的,先来会一会剧团的兄弟姐妹们。”

九点钟到了,镇里的领导们也都到了,各村团支部的人还有联校的师生们也都陆续到了。影剧院内已满满坐了一场人。

报幕员是镇联校的一个青年女教师,演出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镇联校初中部的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然后是大丰村团支部一个男青年的独唱《再见吧,妈妈》……

一个幼师的舞蹈《抬头望见北斗星》之后,便是东山村团支部柳明的笛子独奏《花纸伞》;柳明的笛声总是那么圆润好听,一曲毕,赢得观众们一片热烈的掌声。

轮到剧团表演节目,第一个节目,四姐和沈妍雪的花鼓戏选段《洞房花烛》,同样赢得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下一个是四姐的独唱黄梅戏《女驸马》选段,春水二胡伴奏,四姐在剧团有金嗓子之誉,她唱这段黄梅戏真可与电影里比美,一曲毕,赢得观众们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连报幕员都当众称赞道:“到底是唱戏的,她唱得真好听。”

下一个节目是剧团生、旦、净、丑大联唱;然后是剧团全体演员的大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快到中午十二点钟时候,文艺活动结束了,评委做了评比,结果,剧团的节目都得了奖,四姐和沈妍雪的花鼓戏选段《洞房花烛》;还有四姐的独唱黄梅戏《女驸马》选段都得了一等奖;另两个节目得了二等奖;柳明的笛子独奏《花纸伞》也得了一等奖。一等奖的奖品都是每人一床漂亮的毛毯。

剧团吃中饭时候,柳明也被留下来吃中饭。吃完饭后,宋辉要请假回去,接着又有几个演员也要请假回去,都说,现在回镇上了,离家里近了,有两个月没回家了。刘导演对赵团长说:“干脆下午放假,我也要回家去一趟。今晚不演戏,明天晚上演戏,演《三斩佘太君》连台本。”刘导演的家不在小镇,而是在澧州平原。

赵团长听了刘导演的建议,宣布下午放假,他说:“想回去的都回去,不回去的剧团有晚饭吃。”

演员们离家里近的就都准备回去了,才哥也准备回去了。离家远的和不愿跑的就还在剧团。春水离家最近,他想接客到他家里玩去,他先接赵团长,赵团长笑道:“春水,刘导演和王副团长都要回去,我必须在剧团的,去你家不成,要不这样,明天早上,我可能到你家吃早饭。”

“那好吧,赵团长,明天早上你一定到我家吃早饭。”春水说。

春水去接四姐,四姐爽快答应了。他又去接妍雪,妍雪红着脸说:“春水,对不起!我也要回去的,我到你家里去不成。”春水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又去接李如雪,李如雪也说马上要回去的。忽然,刘碧云跑来笑道:“春水哥,你接客到你家去,就不接我啊?”还有小欣妹也过来说:“春水哥,你不接我吗?”春水笑道:“都接啊,我正要接你们啦,还要接蒋姐啊。”

春水接客完了,其实他每个演员都接过,有的要回去,有的不愿跑,最后,愿到他家里去的,是这些人:柳明、四姐、刘碧云、蒋翠桃、小欣妹、周昌文、吴志军。

临走时,柳明对春水说:“春水,把剧团的新二胡,找赵团长借来带到你家玩去。”春水果真去找赵团长说,赵团长同意了,春水于是提了新二胡要走,忽见小欣妹要把月琴也拿去,四姐说:“正好。”赵团长也同意了。

大家正要走时,只见四姐从那边把沈妍雪拉过来,笑对春水说:“春水,我把你要接的贵客帮你接来了,沈妹她去你家的。”

春水心情十分激动,看着正羞答答红着脸的沈妍雪,春水的心儿在突突的跳跃。

到了春水家中,文哲之夫妇非常高兴,非常热情地招待着。文哲之赶急吩咐春水去镇上买菜,一面自己又去杀鸡,又吩咐小梅煮饭。文英三姐妹也在家,小梅吩咐赶忙给客人筛茶。春水买菜回来了,已是薄暮时分,冬天的天气黑得早,时间才六点钟就快黑了。也因为天气变了,天上铺起了一层寒云。文哲之习惯地在家里火坑又添加了好些木柴,火坑里的火轰轰烈烈燃了起来,红红的火光映红了火坑周围坐着的每个人的笑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