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武锻大明 > 第84章:金殿面君

第84章:金殿面君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武锻大明!

坤宁宫。

皇后马恩慧小腹微微隆起,她已经怀孕三个多月,朱允炆抱着儿子朱文奎,不时轻轻触碰隆起的小腹。

“奎儿!”

朱允炆问道:“你是想要一个弟弟,还是妹妹呢?”

朱文奎想了想,奶声奶气的道:“都想!”

“哈哈哈!”朱允炆闻言朗声笑道:“那就让母后给咱奎儿生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好不好?”

“好!”说着,他的小手又轻轻摸了摸母亲的肚子。

“皇上!”马恩慧笑着道:“今日是会试的第一天,您不去武英殿看看?”

“他们又不在武英殿考试,朕去武英殿做什么?”朱允炆随口说道:“倒不如陪着朕的慧儿更好。”

“皇上!”

“国事为重!”

“慧儿有奎儿陪伴,皇上不用担心!”说着她牵着儿子的小手,笑着说道:“奎儿说对不对?”

“不对!”朱文奎摇头道:“奎儿要跟父皇和母后在一起。”

说归说,其实朱允炆的思绪早就飞到贡院了,他很想知道大明的科考,到底是怎样一个场面。

但是——

他不能去贡院,这样很有可能影响到考生们的状态。

等等吧!

再过十余日,朕就能见到他们。

按照规则,会试结束后,先由监考的官员们,对所有考生的试卷进行检阅,最后选出前二十名,然后一起参加殿试,到时候将由皇帝亲自选出前三甲。

......

接下来的几天,没有任何波澜。

朝廷主要心思也都忙着这次会试考试,其他各部则按部就班,日子倒也是清闲。

大明建文四年(1402年)三月初一。

奉天殿。

早朝。

今天的早朝,与往常不同,往常早朝时,各部会将近期的安排,或者近期发生的一些事情,拿到朝堂上进行讨论。

今日不同。

今天的早朝只有一件事。

殿试——

没错,今天是本届科举的殿试。

经过监考官们半个多月的批阅讨论,他们终于选出了本届科考的前二十名。

大殿上。

除了平日上朝听政的文武百官,今天多了二十个新的面孔。

前二十名。

没错,就是前二十名。

学子们第一次进入奉天殿,他们有人紧张,有些激动,但更多的是忐忑不安。

因为今天将是决定他们命运的一天。

忽然,殿外一声唱喝:“皇上驾到!”

唱喝声罢,大殿上的文武官员,还有那二十名学子,都是毕恭毕敬,殿内更是鸦雀无声,以及学子们紧张的心跳声和喘息声。

少时,皇帝朱允炆从外面走了进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殿上响起整齐的山呼万岁,场面气动山河,让第一次上朝的学子们,一个个那是热血沸腾。

原来皇帝上朝,就是这样的。

好威严!

好气派!

就在学子们激动的时候,朱允已经坐上龙椅,微微抬手:“都平身吧!”

“谢陛下!”

待众臣起身后,朱允炆看向那一众学子,笑着道:“尔等近前!”

众人闻言,前方的官员先是让出空间,今天的主角是这二十位学子,他们只能算是旁观者。

“都抬起头吧!”朱允炆看着二十个低头的学子,笑着道。

等到二十个学子都抬头看向朱允炆时,其中一人不由得瞪大双目,有些不可思议,本能的脱口而出:“陛下,您就是...”

朱允炆认得此人,他就是几个月前,他在镇江有过一面之缘的田厚义,那田厚义刚说到一半,吓得不由得一惊。

“没错,是朕!”朱允炆笑着道:“田兄还记得朕?”

呼——

朱允炆这话刚一出口,在场众人皆是愣住,心说皇帝原来认识这个人,居然还称其为田兄。

“学生不敢!”田厚义急忙躬身行礼。

跟皇帝称兄道弟,怕是活腻歪了吧。

但是朱允炆笑着道:“你可还记得与朕的约定?”

场面其实有些尴尬,田厚义诚惶诚恐,朱允炆倒是谈笑风生,而其他人,特别是文武官员都是一脸茫然,没想到皇帝与这小子早就认识。

倒是其他的一众学子,莫名的有些失落。

原来皇上认识他。

呵呵,那今年的金科状元,也就非他莫属了。

唉——

在皇帝进殿之前,在场的所有学子,都觉得自己有希望状元及第,但是当皇帝与田厚义一番对话,所有人都觉得。

既然皇帝认识田厚义,而且好像皇帝还挺喜欢这小子。

状元是谁?

这还用问吗?

其他人的沮丧表情,朱允炆自然也看得见。

今天是殿试,不是叙旧的地方。

还是得干点正事儿。

于是他轻咳一声,旋即笑着道:“十年寒窗苦读,只为投身帝王家,朕知道,你们都等着今日金榜题名。”

在这封建王朝时代,平凡百姓,想要出人头地,唯有苦读诗书,然后参加科举考试,混得一官半职。

当然,那些有抱负的人,更是希望以此封侯拜相。

但是朱允炆笑着道:“你们的文章,朕都已经读过...”说着他故意顿了顿,然后满意的道:“都很不错,对于王朝的弊端和优势,也都基本说到了点子上。”

“对于你们的建议,朕会认真思考,若是对我大明王朝有用,朕自然会大力推行。”

闻言,学子们莫名的有种受宠若惊。

他们原本以为,皇帝不一定会看他们的文章,或许只会在殿试的时候,随意问一些问题,然后回答的好的,自然就会成绩越好。

但是让他们意外的是,皇帝居然看了他们之前的试卷。

今年的策论,就是让考生们指出王朝的优点和缺点,并根据自己的见解,给缺点提出改良建议。

朱允炆的确看过他们的试卷,昨天看了一个下午。

比如田厚义写的,就比较详细,他提到了好几点,其中有农业,他觉得现在大明朝农田不少,但是粮食的产量却不高。

正所谓一亩五担谷,一担谷十斗,一担谷一百三十斤,碾成米九十斤,这是后世一些记载写的,大致就是明清时期的亩产六百五十斤。

但是,朱允炆穿越过来已经一年多。

亩产六百五十斤?

呵呵,想多了,也不知道后世那些记载的人,是从那里找来的数据,去年水稻收获的时候,朱允炆曾问过主管农业的官员,得到的答案却是,江浙一带的水稻亩产,也只有两石而已,折合后世的斤两,应该是接近三百斤。

这是一个大问题啊,作为农业大国,粮食的产量至关重要,要是没有足够的粮食,一旦遇到灾荒年月,老百姓就得饿肚子。

太祖皇帝当年为啥造反?

就是因为饿的,饿得没办法了,他不造反就得死人。

他晚年经常提及此事,他说要是当年但凡有口饭吃,历史上也就不会有造反的朱元璋,只会有一个农民朱重八。

田厚义提到了这一点,他的建议是鼓励百姓垦荒,想要粮食增产,那就多种。

其他人也提到了很多建议,虽然很多建议都不够全面,但至少说明,他们的确开动了脑筋,确实有用心去琢磨过。

就在学子们庆幸自己的文章,被皇帝看过而激动时,朱允炆却又淡淡的说道:“以往殿试,都是朕提问,你们来作答,然后朕根据你们的回答,来决定成绩。”

“今年!”朱允炆说着,故意停顿下来,然后看向大殿上的二十名学子,笑着道:“今年改改规矩,朕今天就不问了。”

“???”

所以人顿时愣住,心说陛下您这是什么意思?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