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三十三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柳竹秋!
不久柳尧章来了, 他已去过白府,带来了最新消息。
“那边已被锦衣卫和刑部接管了,岳父的遗体也运去了刑部,说是等勘验完毕再通知家属去领取。”
柳竹秋和范慧娘问他是否知道白一瑾自杀的详情, 这点他已初步打探到了。
“今天天不亮, 礼部派人去岳父家, 说锦衣卫要找他问话。下人说岳父昨晚睡在书房,去那儿一看,发现他已中毒身亡了。书案上摆着没喝完的毒酒和一篇遗书, 部里的人收了遗书回去报讯, 随后便惊动了宫里。如今白府上上下下都被拘禁在府中不许出门,等待有司调查。”
柳竹秋又问:“白老爷过世时身边可有人?”
柳尧章说:“我问了管家,他说近日都是小莲伺候岳父的起居,昨晚她就睡在书房后的暖阁里, 早起看到岳父的尸体当场就吓晕过去了。”
这小莲正是早前柳邦彦从梁怀梦那里接收, 后来转送给白一瑾的婢妾徐小莲。柳家人素知此女柔弱怯懦, 能理解她遭受的惊吓。
柳尧章交代完情况, 去柳竹秋房里看望妻子。
白秀英已醒了,挣扎着下床让他带自己回家奔丧。
柳尧章见爱妻哭成泪人,又心疼又苦恼地劝说:“岳父的遗体被刑部带走了, 如今锦衣卫的人在那边看守, 连我都被轰出来了,你就是去了也进不了门啊。”
白秀英死活不信父亲会偷盗考题, 更不接受他畏罪自杀的说法, 求丈夫查证实情。
柳尧章此刻没主意, 只能尽力安抚, 又应她恳求去刑部求情, 到下午上面终于答应让白家先为死者治丧,但不许亲友前往吊唁。
柳竹秋想去白家协助白秀英办丧事,出门前被范慧娘拦住。
“阿秋,你爹刚才回来了,叫你不许去白家。”
“为什么?”
“……我也不清楚,他还派人去叫你三哥回来,看样子不想你们掺和白家的事。”
父亲又想不顾道义,无情自保,顿时勾起柳竹秋的陈年怒火,立刻去内书房与之理论。
“白老爷的死因尚待核查,案情未明前老爷就急着避嫌,未免太不讲情面了。”
柳邦彦没来得及躲开她,很怕重蹈五年前父女因宋强一事反目的窘境,忙用严诮姿态做堡垒,训斥道:“你不知道圣上有多重视顺天乡试舞弊案,这两三个月几乎把朝堂翻了个个,因案情迟迟没进展,好些官员都被削职贬官,连几位阁老都被罚了俸禄。白亲家在这节骨眼上认罪自尽,就是在往油锅里撒盐,不止我,连他的正经亲戚们都唯恐避之不及呢。”
他内心推测白一瑾极可能是替罪羊,死在这当口,铁定是被拿来祭天的。柳竹秋承认父亲说得是事实,但坚决不认同他的做法。
“孝子之事亲,丧则致其哀1。秀英是白老爷的独生女,三哥是白老爷唯一的女婿,您不让他们去为白老爷办丧事,有违情理。”
“我只叫你三哥回来,没说不让你三嫂为他爹治丧。”
“秀英是女子,没三哥帮衬如何料理得过来?莫非老爷已起了断尾求生之念,想让三哥休了秀英,拆散他们夫妻?”
柳邦彦确实这么盘算过,先被女儿揭穿,恼羞成怒地顺手将茶水泼到她裙边,喝骂:“你刚刚还用《孝经》教训我,那我问你孝子之事亲,前两条是什么?”
见她忍怒不答,更大声吼詈:“孝子之事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1。你说哪一条你做到了?我为了保护你们,保全这个家成天担惊受怕,殚精竭虑,你这个不孝的东西却处处颉颃,时时忤逆。我告诉你,你爹我有三个儿子,将来也靠不到你什么,你再敢嚣张无忌,我就拼着挨外人一通骂,亲手灭了你!”
律法有令,子女若对父母祖父母忤逆不敬,后者可私刑将其处死,不用承担任何刑罚。
所以柳竹秋对父亲还是有所忌惮的,逼急了他就算不下毒手,也能把她囚禁起来,永不见天日。
她退回闺房,柳邦彦旋即派来两个婆子守住院门,不许她外出。
晚间蒋少芬带信说柳尧章已领着白秀英返回灵境胡同,并且知道她被柳邦彦禁足。
“三爷说刑部委派萧其臻大人参与查案,萧大人叫他莫心急,等弄清情况马上通知他。”
有个可靠的接头人,柳竹秋看到一点希望,耐着性子等了两日,第三日上白秀英来了。
“季瑶,求你帮帮我。”
她见面便哭跪哀求,瘦得凹陷的脸像褪色的丝绸惨淡憔悴,泪眼里满溢悲苦凄怨。
柳竹秋知她定是收获了新讯息,忙扶她去卧室,命春梨在外面守着。
白秀英拿出一张纸笺交给她。
“萧大人帮我们偷录了我爹的那封遗书,你先看看。”
柳竹秋迅速浏览信笺,内容与传说的大致相同,白秀英却一口断定:“这封信绝不是我爹写的。”
“字迹对不上吗?”
“不,字迹确实和我爹的很像,萧大人说刑部已派专人鉴定过,也说没错。”
“那你是发现了别的破绽?”
白秀英点头,指着其中一行字说::“你看,这里说我爹是七月初二这天去礼部右侍郎薛汝春家盗题的。可那天我爹和我在东灵山游玩,根本不在京城。”
东灵山位于京西门头沟,是京畿第一峰,周边风景雄奇,到了夏天草甸上遍布无垠花海,是消夏赏玩的绝佳场所。
白一瑾酷爱烟霞,年轻时常领着妻女游山玩水。白秀英儿时曾同父母到过东灵山,至今怀念那里的风景。
今夏柳尧章公务繁忙,夜间常留宿皇城。
白一瑾听说女儿独守空房,怜她苦夏寂寞,便趁七月初的休沐假领她重游东灵山,父女俩借宿当地农家,痛痛快快玩了三天才回京。
“我爹赞叹那望仙台上的日出壮丽奇绝,命我写篇游记纪念。初稿上有当天的日期,就是七月初二日。”
柳竹秋知道她和白一瑾出游的事,也看过她写的《东灵山日出记》,再看她带来的初稿,落款的时间地点都清清楚楚,证明白一瑾当天的确身在东灵山。
官宦人家的主妇都被要求足不出户,白一瑾领着已出嫁的女儿远游有违礼法,传出去必受指摘,因此父女都低调出行,没告诉过外人。
“写这封遗书的人只知道白老爷在这几天放休沐假,却不知他带你去东灵山了,于是诬陷他在七月初二去薛汝春家盗题。白老爷去世那天早上礼部就派了人来,这绝非凑巧,看来这事与薛汝春脱不了干系,当初我们就疑心此人是舞弊案的主谋,想不到他为了脱罪竟会杀害无辜。”
柳竹秋游荡的恨意找到对手,用力拳击桌案,真想立刻提了三尺剑去斩妖诛魔,搂住白秀英肩膀安慰:“你放心,这个仇我势必帮你报,定叫那伙贼人偿命。”
白秀英情知公公胆小畏祸,已容不下她这个儿媳,丈夫又是老实巴交的文弱书生,唯有这智勇双全的小姑尚可指望,得她承诺犹如绝处逢生,抱住哭谢一回,复又忧虑。
“你被老爷禁足,如何出得去呢?”
柳竹秋已心生一计,当着她修书一封,把蒋少芬叫进来,吩咐她去找瑞福,让他将信转呈朱昀曦。
隔天柳邦彦去东宫上课,一向恹恹听讲的太子忽然主动发问:“柳先生,孤王这几日读《论语雍也》,看到‘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2’这句,心中感触颇多,想和你探讨一番。”
见他终于对学习产生兴趣,柳邦彦还以为自己的教学有了起色,忙问:“不知殿下有何感触,可否先让微臣聆听一二。”
朱昀曦正经道:“圣人说君子的人生目的是‘为仁’,要做到这点必须以正直为行为准则。正直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基础,不正直的人固然能欺世盗名,趋利避害以谋求富贵,但最终会多行不义必自毙。是这样吗?”
柳邦彦拱手赞叹:“殿下说得极是,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3’,当年孟子奔走于列国,四处推行他的仁政思想,但假如诸侯不主动邀请,他是绝不会去求见的。他的学生陈代便劝说道:‘拜见诸侯就有机会让对方采纳自己的学说,老师为成大事应当以屈求伸,何必拘泥于小节’。孟子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说以前齐景公外出打猎,召唤猎场的守备。那守备因他召唤的方式不符合礼仪规范因而不予理睬。齐景公想杀了他,他也公然不惧。孔子对此大加称赞,说有志气和勇气的人宁愿身死也不违背做人处事的原则。连区区一个猎场守备都有自己必须遵循的规矩,何况是读书人呢?读书是为了行道,不在于谋求利益,假如不爱惜自己的身份,轻易屈就诸侯,必然得不到对方尊重,又如何让诸侯听信他的施仁主张呢?是以作为一个君子,就必须时刻坚持道义。”
朱昀曦不住点头:“你上次教的《子路篇》里也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也是这个道理吧,自己首先要正直才能要求别人正直,宣圣和亚圣4虽然积极倡导通权达变,但在操守德性方面却绝不苟且,真令人敬仰钦服。”
“殿下能领会经典的含义,足见学业大为精进了。”
柳邦彦正要说几句恭维话,以侧面夸耀他这个老师的功劳,朱昀曦猝然发问:“前日礼部郎中白一瑾在家中自戕,留书承认他是顺天乡试舞弊案的祸首。孤王听说你与他是儿女亲家,可有此事?”
柳邦彦头皮一麻,怕他怀疑自己有连带干系,忙说:“微臣与白一瑾虽是姻亲,但平日鲜少往来,并不清楚他的行事作为。”
朱昀曦转为戏谑:“来往少也算亲戚嘛,孤还听说他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嫁给你的三子柳尧章为妻,想来能为他张罗后事的也只有他们夫妇俩了,你怎么能拦着柳尧章不让他插手岳丈的丧事呢?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5,你刚刚才说做君子必须时刻坚持道义,为何自己先不遵守?”
柳邦彦做梦都想不到这些话是柳竹秋教太子说的,只当是特务告密,张皇地跪地请罪。
朱昀曦端然郑告:“都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6,有德之人才配为人师表。先生的学识有目共睹,日后还请修身正德,否则孤王便不敢奉教了。”
若被太子定性成“无德小人”,柳邦彦的好日子便到头了。他局天蹐地地回到家中,急命人传话给柳尧章,让他立刻去为白一瑾操办丧事。
柳竹秋听说风声,明白计策成功,让蒋少芬先去找范慧娘说情。
范慧娘见完蒋妈,替柳竹秋央求丈夫:“秀英身子骨弱,老三只管得了外面,让她一个人应付家里那一大堆事怕不把她累垮了,不如让阿秋去搭把手,也好替我们尽一份心意。”
柳邦彦此时唯恐外人说他对亲家袖手旁观,同意了夫人的建议。
柳竹秋带着春梨蒋妈前往白家,她的主要目的是去调查白一瑾之死,半路上先派蒋少芬去请萧其臻到白府会面。
来到白府,前院已搭好灵堂,家人们都扎白戴孝分批守灵,因锦衣卫的守卫还未撤去,暂无亲友前来悼祭,日常事务还不算太繁杂。
白秀英说她一人尽能张罗,让柳竹秋专心查案子。
柳竹秋先去白一瑾的死亡现场——内书房查看。
此处空无一人,外面守门的婆子是刑部派来的,禁止任何人接触屋内物品,所以数日来这里还保持着白一瑾身亡时的状态。
她进屋巡视,不放过任一缝隙角落,暂无特别的发现,走到书案前的大香炉旁,趁看守不备,悄悄揭开炉盖看了看。
炉内不见一点残留物。
这就有点奇怪了,白一瑾是个香迷,还曾撰写过一本名叫《抟香汇编》的制香秘籍。平日常以自制熏香赠送亲友,柳竹秋现在用的几款香就是他送给白秀英的。
据说这老先生时时离不开熏香,每晚读书时必要点一炉好香作伴,现在香炉如此洁净,难道他那晚没点香?一个嗜香如命的人,在死前更会点上最珍爱的香为自己送行才对。
柳竹秋向春梨耳语几句,春梨领命去了,过了约一顿饭的功夫,回来报告。
“三少奶奶问了那天在场的仆妇,她们说白老爷死的那晚照常点过一炉绘梦香,此后没人动过那香炉,不知是被谁清理干净的。”
“白老爷死的时候身边都有谁?”
“只有小莲在屋里过夜。”
“她现在人呢?”
“还病着,三少奶奶安排她在西院养病,听说这日一直没出门。”
柳竹秋不再多问,叫她带路去西院看望徐小莲。这里还保持着白一瑾身亡时的状态。
她进屋巡视,不放过任一缝隙角落,暂无特别的发现,走到书案前的大香炉旁,趁看守不备,悄悄揭开炉盖看了看。
炉内不见一点残留物。
这就有点奇怪了,白一瑾是个香迷,还曾撰写过一本名叫《抟香汇编》的制香秘籍。平日常以自制熏香赠送亲友,柳竹秋现在用的几款香就是他送给白秀英的。
据说这老先生时时离不开熏香,每晚读书时必要点一炉好香作伴,现在香炉如此洁净,难道他那晚没点香?一个嗜香如命的人,在死前更会点上最珍爱的香为自己送行才对。
柳竹秋向春梨耳语几句,春梨领命去了,过了约一顿饭的功夫,回来报告。
“三少奶奶问了那天在场的仆妇,她们说白老爷死的那晚照常点过一炉绘梦香,此后没人动过那香炉,不知是被谁清理干净的。”
“白老爷死的时候身边都有谁?”
“只有小莲在屋里过夜。”
“她现在人呢?”
“还病着,三少奶奶安排她在西院养病,听说这日一直没出门。”
柳竹秋不再多问,叫她带路去西院看望徐小莲。这里还保持着白一瑾身亡时的状态。
她进屋巡视,不放过任一缝隙角落,暂无特别的发现,走到书案前的大香炉旁,趁看守不备,悄悄揭开炉盖看了看。
炉内不见一点残留物。
这就有点奇怪了,白一瑾是个香迷,还曾撰写过一本名叫《抟香汇编》的制香秘籍。平日常以自制熏香赠送亲友,柳竹秋现在用的几款香就是他送给白秀英的。
据说这老先生时时离不开熏香,每晚读书时必要点一炉好香作伴,现在香炉如此洁净,难道他那晚没点香?一个嗜香如命的人,在死前更会点上最珍爱的香为自己送行才对。
柳竹秋向春梨耳语几句,春梨领命去了,过了约一顿饭的功夫,回来报告。
“三少奶奶问了那天在场的仆妇,她们说白老爷死的那晚照常点过一炉绘梦香,此后没人动过那香炉,不知是被谁清理干净的。”
“白老爷死的时候身边都有谁?”
“只有小莲在屋里过夜。”
“她现在人呢?”
“还病着,三少奶奶安排她在西院养病,听说这日一直没出门。”
柳竹秋不再多问,叫她带路去西院看望徐小莲。这里还保持着白一瑾身亡时的状态。
她进屋巡视,不放过任一缝隙角落,暂无特别的发现,走到书案前的大香炉旁,趁看守不备,悄悄揭开炉盖看了看。
炉内不见一点残留物。
这就有点奇怪了,白一瑾是个香迷,还曾撰写过一本名叫《抟香汇编》的制香秘籍。平日常以自制熏香赠送亲友,柳竹秋现在用的几款香就是他送给白秀英的。
据说这老先生时时离不开熏香,每晚读书时必要点一炉好香作伴,现在香炉如此洁净,难道他那晚没点香?一个嗜香如命的人,在死前更会点上最珍爱的香为自己送行才对。
柳竹秋向春梨耳语几句,春梨领命去了,过了约一顿饭的功夫,回来报告。
“三少奶奶问了那天在场的仆妇,她们说白老爷死的那晚照常点过一炉绘梦香,此后没人动过那香炉,不知是被谁清理干净的。”
“白老爷死的时候身边都有谁?”
“只有小莲在屋里过夜。”
“她现在人呢?”
“还病着,三少奶奶安排她在西院养病,听说这日一直没出门。”
柳竹秋不再多问,叫她带路去西院看望徐小莲。这里还保持着白一瑾身亡时的状态。
她进屋巡视,不放过任一缝隙角落,暂无特别的发现,走到书案前的大香炉旁,趁看守不备,悄悄揭开炉盖看了看。
炉内不见一点残留物。
这就有点奇怪了,白一瑾是个香迷,还曾撰写过一本名叫《抟香汇编》的制香秘籍。平日常以自制熏香赠送亲友,柳竹秋现在用的几款香就是他送给白秀英的。
据说这老先生时时离不开熏香,每晚读书时必要点一炉好香作伴,现在香炉如此洁净,难道他那晚没点香?一个嗜香如命的人,在死前更会点上最珍爱的香为自己送行才对。
柳竹秋向春梨耳语几句,春梨领命去了,过了约一顿饭的功夫,回来报告。
“三少奶奶问了那天在场的仆妇,她们说白老爷死的那晚照常点过一炉绘梦香,此后没人动过那香炉,不知是被谁清理干净的。”
“白老爷死的时候身边都有谁?”
“只有小莲在屋里过夜。”
“她现在人呢?”
“还病着,三少奶奶安排她在西院养病,听说这日一直没出门。”
柳竹秋不再多问,叫她带路去西院看望徐小莲。这里还保持着白一瑾身亡时的状态。
她进屋巡视,不放过任一缝隙角落,暂无特别的发现,走到书案前的大香炉旁,趁看守不备,悄悄揭开炉盖看了看。
炉内不见一点残留物。
这就有点奇怪了,白一瑾是个香迷,还曾撰写过一本名叫《抟香汇编》的制香秘籍。平日常以自制熏香赠送亲友,柳竹秋现在用的几款香就是他送给白秀英的。
据说这老先生时时离不开熏香,每晚读书时必要点一炉好香作伴,现在香炉如此洁净,难道他那晚没点香?一个嗜香如命的人,在死前更会点上最珍爱的香为自己送行才对。
柳竹秋向春梨耳语几句,春梨领命去了,过了约一顿饭的功夫,回来报告。
“三少奶奶问了那天在场的仆妇,她们说白老爷死的那晚照常点过一炉绘梦香,此后没人动过那香炉,不知是被谁清理干净的。”
“白老爷死的时候身边都有谁?”
“只有小莲在屋里过夜。”
“她现在人呢?”
“还病着,三少奶奶安排她在西院养病,听说这日一直没出门。”
柳竹秋不再多问,叫她带路去西院看望徐小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