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出城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假太监她只想攒钱跑路!
“先生又有何高见呢?”
惜卿身为内朝官员,比起这些恒州来的武将,自认为是更加熟悉大胤中央的统治方式,但熟知这些,却解决不了眼前关中流民的问题。
而且她其实也挺好奇,恒州对柔然开战,是怎么做到不向朝廷开口要一分钱的?
毕竟纵使像汉武帝那样的一代雄主,打了几十年的匈奴,也差点把国库给打空了。
大胤目前是北方疆域最大的政权,又延续了将近两百年的时间,自然不能等同于边境那些靠打仗来发财的割据势力,所以在对外征战的问题上,文臣武将的分歧才会如此之大。
除了利益关系带来的天然矛盾之外,最大的问题还是因为,打仗实在是太费钱了。
当然像廖镇裕那种专打南煜的,情况还不一样。
毕竟虽然柔然在大胤眼里是蛮夷,但大胤在南煜眼里,一样是蛮夷。
蛮夷代表着落后与贫瘠,虽然这俩词跟现在的大胤不怎么沾边,但是比起南煜的富庶,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所以若是能攻下南煜治下的几个州,能得到的好处自然是数不胜数。
但是实际情况却掉了个儿,拿着东部几州税赋打南煜的廖镇裕,收效甚微;仅靠恒州一地的景麟鸣,不声不响的就收复了失土。
惜卿享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又在程霁泽的教导下读了三年史书,十分清楚战争的胜利并不是将领一人的功劳,粮草、人口才是最根本的,大胤现在虽然内乱频生,但跟东汉末年与五胡乱华时期还不一样,只有靠着朝廷的支持,才有机会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
但是现在已经有了廖镇裕与景麟鸣这两个例外,如果控制不好,用不了几十年,大胤这个中央政权便也会像汉献帝治下的东汉一样,名存实亡。
不过惜卿却觉得,这跟自己应该没多大关系,毕竟有廖镇裕这座大山压着,皇帝都不一定能活多久,更不用说她跟程霁泽这类的保皇派了,如果景麟鸣也不给力的话,那她活不活的过这几年,都是未知数。
所以她望向乞扶连的眼神,愈发的虔诚起来。
军师啊这是,肯定能处理好这次的流民事件,说不定还能让景麟鸣因着这场祸事一战成名,就此在洛阳形成一股能跟廖镇裕分庭抗礼的势力。
那自己,甚至都可以不用再去考虑攒钱跑路的事情了。
这边乞扶连看着惜卿向自己投过来的真诚的眼神,尴尬的笑了笑。
“郎君高看鄙人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务之急,还是应该到城外流民聚集处看看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
于是他又恭敬地对景麟鸣说:“将军,想必仆从们已经准备好去往城外的马车,我们也不宜再拖延了。”
景麟鸣闻言点了点头,一群人这便动身出府,惜卿也亦步亦趋地跟在了后面。
将军府上安排的马车,虽不及吕安贤那般奢华,但宽敞程度却是不相上下,她与景麟鸣、乞扶连两个成年男子一起坐在里面,竟也不觉得逼仄。
此时三人面前摆着一张地图,这地图惜卿并不陌生,上面绘制着的大大小小棋盘格与那些熟悉的地名,正是她在宫中便已翻了无数遍的洛阳城平面图。
当年高祖迁都洛阳后,仿照魏晋筑城风格,修建二百二十坊,将整个洛阳城如同棋盘格一般规整的分割开来,每一坊内规定居住户数,这样既减轻了管理难度,也能防止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随意侵吞人口。
伴随着这种城市规划出现的,便是高祖相继推行出台的“里坊制”与“三长制”。
里坊制,就是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皇帝与朝官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景麟鸣所居的永和里与吕安贤的金肆里,便是在这种制度下产生的。
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值得一提的是,这项制度的推行与“均田制”的推行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是在惜卿看来,这些制度都是新瓶装旧酒,无甚新意,只要翻翻史书便不难知道,在汉朝甚至更早的时候,这些制度就已经是统治者们用顺手的管理套路了。
而且这些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用历史课本上的话来说就是“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同时也打击了世家大族地主的利益”。
所以也难怪她见怪不怪了。
不过她不知道的是,自己所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当年那些靠劫掠起家的鲜卑统治阶级眼里,却是彻头彻尾的笑话,不然高祖又为何要用迁都甚至是赐死太子的方式来推行汉化改革呢?
南朝汉人视北朝鲜卑为蛮夷,不是没有道理的。
车厢内静默无声,惜卿也不好开口说话,于是也学着景麟鸣那副模样,默默地盯着眼前的地图,想着他们这正是往男走的方向,目的地大概是四通市。
其实关中在洛阳的西北方向,流民来这里应该先抵达城北才是,只因为城北多为皇家及贵族们圈占下来狩猎的场所,普通百姓若是不经允许跑到了那里,被哪个荒唐王公给射杀了也不奇怪。
惜卿之前还觉得电视上演的有些夸张了,没想到来了这里才发现还是自己太天真,即使大胤迁都洛阳已有百年,但这些鲜卑人的野蛮做派还是没有收敛多少。
不过这二十年来倒是好了不少,原因自然还是离不开廖镇野的“贵族清除计划”,不过那几年的洛阳也很混乱,据那位幸存下来的尚书令说,刚杀完百官的廖镇野几乎天天都在让他写任职的文书,于是一个个连中原官话都说不利索的鲜卑人就这样在他的手下成为了大官,现在他想起来都觉得十分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