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锦乡里 > 第044章 世子要给我添妆?

第044章 世子要给我添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锦乡里!

陆瞻透过她的眼神感觉到她的不友善,索性道:“实不相瞒,信虽然是我拿走的,但到底这信有什么秘密,我也不清楚。我只不过是替别人办事而已。

“所以实际上,我这案子感到十分好奇,我也很想知道这几封信普普通通的家信,为何会引起这样一番风波。

“姑娘要是知道的话,还请告诉我。”

前世几乎所有人都在捧着他,顺着他,就是那些玩欲擒故纵的,在他面前也时不时地要探一下触角,唯独她没有,她就像是存在于他身边的影子,从来不靠近他,但也绝不会妨害他。

如今他身边绝大部分人都有嫌疑,但或许正是前世彼此之间的疏远,令他此刻反而对她有生出了难言的信任。

宋湘其实也并没有很排斥告诉他,因为他要是有参与,前世就应该知道来龙去脉了。但上次陆瞻却在宴席上刺探何琅。

她也不喜欢猜谜,再者宋珉这事总归得解决。她说道:“唐震亲口说,那几封信的要紧处不在信的内容上,而在信纸上。

“唐震的前东家是骆家的三老爷骆容,他们家老二十八年前犯事,听说是牵连上了当年楚王的案子。那几封信的信纸,就是骆容亲制并且送给何桢的。”

她说到这里,陆瞻就瞬间明白了!

昨夜重华拿回来的骆家的卷宗他忘了看,但骆家被整既然与楚王有关,那么何桢暗中保存骆家人的东西,为何会如此曲折,他已经能推测到。

不过他也没想到她会有如此缜密的心思……昨夜那小瓷瓶小刀子,看得出来她是做好了准备的。知道了她会翻墙之后,再看到她这样冷静果敢,心下又不禁五味杂陈。

看到她还在看自己,他收回神思,立刻给出诚意:“你只管放心,这件事情,我会善后的。”

宋湘本来就是这个意思,当然不会客气。颌致了意,她又问:“不知世子是如何处理唐震那边的?”

陆瞻把重华他们回禀的结果说了:“这件事情你算不上犯法,只要不犯法,总归我不会让你有后患。”

宋湘笑了下。

陆瞻好久没得她这样笑过,想到了先前跟他依依不舍的付瑛,问道:“你跟付公子看起来情份不错。是不是……好事快近了?”

宋湘抬头,顿了会儿道:“世子问这个,莫非是看在与家父是旧识的份上,要给我添妆?”

陆瞻噎住……

宋湘笑了下,颌道:“我还有些事待办,世子没别的事情了吧?”

“没有了。”陆瞻还能说什么?

宋湘起身屈膝:“家叔这事我就等世子的消息。我先告辞。”

陆瞻嗯了一声,余光看她走出门,直到听到楼梯上响声没了,他才扭头看过去。

这女人……自从把练家子那一面暴露出来,居然连气场都不一样了!

……

宋湘下了楼,看到楼梯下站得跟树桩一样笔直的侍卫,走出茶馆。

宋珉这事陆瞻既然包揽了,唐震那里又没了后患,那么她进城这趟,已算是有收获。

下午无事,她不妨就去李家看看。

“湘湘。”

刚到街上,付瑛的声音就在耳畔响起来。

宋湘愣了下:“你怎么还在这儿?”

付瑛走上前:“方才忘了把这个给你。”他从怀里取出一封信笺,“明日龙云寺会有诗会,这是近来城内盛行的一些律诗。你拿着或许会有用。”

龙云寺的桃花盛会,是文人雅士们的盛事。明日又是朝中休沐,多半会有人有雅兴沿溪曲水流觥。

宋湘接来看了看:“你在这儿等很久了?”

付瑛点点头。

等了很久,也就是说方才她跟陆瞻在茶馆说话的时候,他一直在楼下等。

宋湘倒不在乎他知道这个,只是觉得这般紧追着她的行踪,实在是让人有压力。

“这样的话,其实你刚才放到客栈,让他们转交就好了,如此便不必耽误你的时间。”宋湘把纸举起来,笑了下:“多谢你,省了我很多事了。”

付瑛也笑了下:“世子找你有要事?”

宋湘点头:“是有点事情。”

付瑛想说什么,终是没说出口,道:“那明日见。”

“好。”

目送付瑛走远,宋湘在门下站了站,转身进了店。

见店家夫妇正好都在,她停下步来:“二位也算是我的熟人,我别的客栈不去,只到你们店来,图的就是你这里安全稳当。

“但二位想把这生意长久做下去,那么就该考虑周到一些才好,把住店客人的信息随便透露出去,尤其是我这样的姑娘家,这就好比赶客了。”

早上付瑛能寻到客栈堵她,是店家娘子透露的消息。那方才他找到茶馆去是谁指的路,还用说?

如今是告诉付瑛,下次若告诉别的人呢?她是出了钱住店的,这种事情怎么能姑息。

店家夫妇看她沉下脸来,立刻慌了张,忙不迭地解释,并保证再也不会有下次。

宋湘也知道不能全怪他们,付瑛一个中了进士的人,想套路他们还不是几句话的事?但他们得明白这个界线。

不过把话挑明了也就罢了,她也不想得理不饶人。

回房补了会儿眠,起来已是日光乍斜时分,回想起这两日事,又想起明日还答应了付瑛去龙云寺,便起身对父亲的那些旧友做了番梳理。

宋裕才德兼备,当年在世时结下不少同僚好友,当中还有些是他同科的进士。如今虽然有些已经放了外任,但留在京中的也还有四五个,这当中又有两三个身在翰林院。

他们在翰林院,自然无暇亲自教授宋濂,但却必定能给出好的建议和意见。

再者宋裕过世后,他们也曾时常携家眷前来问候他们母子三人,直到后来他们搬去了南郊。

哪怕不为人脉考虑,只基于这份情谊,她也不该就此丢弃。

但是时隔几年突然登门拜访,未免有些冒昧,况且也还不知道人家如今景况。

既是明日休沐,又值寺里盛会时节,倒不如先去了解了解城里情况再去拜访为妙。若是能在这种情境下遇到的话,而能顺便叙个旧,自然就更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