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不宋 > 第253章 大宋糖业

第253章 大宋糖业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不宋!

财路?

讲到这个,士绅们都忍不住有些兴奋躁动了。

常州士绅安宰胥最是心急,“殿下,以老朽浅见,这交易所既然冠名百业,那肯定不止交易田卷,应该还有您前段日子提及的股票吧。”

“正是。”赵孟启点点头,娓娓说道,“之前孤也说了,太湖工程将产生海量的物资需求,靠现有的工坊是远远无法满足的,因此要兴建一批大型工坊,一如田庄制度发行股票,一律都将在这里公开交易。”

“凡是发行股票的产业,等于就是所有持股人共有的产业,因此可以称之为‘公司’,而股票就如普通商品一样,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简称‘上市’。”

“也不单单是孤建立的产业可以上市,若是有需要,民间的产业也同样可以申请在这里招股筹资,不过要经过严格审核才能通过,但成为上市公司后,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就必须公开,接受交易所及所有持股人的监督。”

士绅们闻言,纷纷琢磨开了,很快发现了其中巨大的好处。

大宋的工商业算是很发达,不过民间有许多产业却只能靠自身积累来经营,发展很缓慢,同时又有许多有钱人没有可靠的投资渠道,只能把钱财窖藏起来。

想要用钱生钱,除了自己弄产业外,比较多的就是高利放贷,虽然暴利,可并不稳当,而且名声也不好。

这股票看起来倒是一条很不错的投资渠道,并且这交易所是燕王弄出来的,到时候这些上市公司只要正常缴税,不用遭受官府的额外盘剥,也是一件重大利好。

也有人意识到,这交易所本身就是一项很有前途的产业,便试着问道,“殿下,这百业交易所自身可会发行股票呢?要是可以的话,在下打算买个三十万贯!”

赵孟启笑着摇头,“交易所只是个平台,沟通交易双方而已,虽然会收取一些手续费以维持运转,但却不会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并不赚钱,重要的是,交易所必须严格保证公平公正,若是分出股份,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因此暂时只归本王控制,以后大概率也会成为皇家直属,一直保持中立行事的态度。”

“殿下此言有理……”士绅们大多点头附和。

随即吴潜站出来说道,“太湖工程需要的物资都将由综治司统一采购,为了消除弊端,所有采买都将通过交易所公开招标。”

“何为招标呢?即是综治司事先发出公告,标明需要采买的品种、数量、要求等信息,然后由卖家以各自产品的价格及质量等保密投标,最后统一公开评选,以质优价廉取胜,杜绝私相授受以及盘剥等弊病,做到买卖双方互赢共利!”

“而且,从今往后,平江府所属衙门的公务采买都将逐渐采取这一方式,以取代‘和买’!”

和买,本是两厢情愿公平交易的意思,从先秦开始就渐渐成为官府向民间采买物资的名词。

宋初之时,和买算是一种惠民政策,官府以高出市价的价格直接向百姓购买丝绢等货物,不但去掉中间商,甚至在年头预付货款,使百姓不用因为缺少资金而去借高利贷。

但官府和百姓的地位严重不对等,官府可以随时变更规则和约定,根本就无法长久维持交易的公平性。

发展到后来,却完全沦为官府索取民间财富的手段,变相成为了一种强制摊派的赋税,尤其是此时,是百姓身上最沉重的一座大山,并且官吏往往借着和买,对商民百姓勒索无度。

主要就是因为和买制度,才使得大宋的各行各业都日渐凋零萧条,越来越惨淡。

这项已经沦为最大民害的制度,早已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链,真不是一般人敢轻易去触碰的,也就是赵孟启虱子多了不痒。

当然,此时和买所转化来的赋税,已经是正税的两倍还多,成为了朝廷财政的重要组成,想要短期内完全改变也不现实,只能趁着最近刚发了一笔大财,先在平江府试行。

可这个消息依然让士绅们感觉很震撼,各自心中反应不一,有人赞赏有人不以为然,不管心中怎么想,倒是都意识得到,工商业真正的春天要来了。

士绅们之所以对入股燕王产业有极大兴趣,正是认为官府不会盘剥到燕王头上,还不愁销路,有盈利的保证,但现在发现,假如真的公平竞标的话,自己直接兴办产业或许赚得更多,于是不少人心中开始盘算起来。

见大家陷入思索中,赵孟启开口打破了沉默,“咳,以后民间的大宗货物交易,其实也可以借助交易所,采用投标拍卖的方式,不过这不是今日的主题,孤要说的财路也和太湖工程无关。”

和太湖工程无关!?

这可是五千万贯的大项目啊,难道还有比这更赚钱的项目?

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赵孟启一扬手,几十名军士走了进来,每人都端着一个大托盘,盘中堆满了小纸包。

“这纸包中,便是孤带给大家的财路,请诸位贤达每人取一包。”

带着好奇心,士绅们一一拿过纸包,放在手上观察。

很普通的草纸,甚至有些粗糙劣质,等打开后,里面装着一小撮晶莹剔透的颗粒,似雪似霜,看着有点像之前燕王免费发放给姑苏百姓的精盐,形状又有不同。

这是什么?也是精盐?

说来,如此高质量的精盐确实是一件赚钱的利器,可惜盐业利润的大头都在朝廷那里,没啥搞头,难道燕王准备让朝廷放开专榷?

“不用猜了,孤告诉你们吧,这是糖。”

糖?

怎么可能!?

士绅们满脸难以置信。

估计从人类诞生起,就对甜味有种特殊的追求,古人也大多将甜味当成五味之首。

最初,人们是靠收集野果,蜂蜜,普通植物溶液等原始方式来获取糖分。

在先秦时,出现了以谷物制造的淀粉糖,称之为‘饴’,甘之如饴的饴。

甘蔗虽然在西周的时候就传播到了华夏南方,但只是原始的榨汁取用,称之为‘柘浆’,到了汉朝才有蔗字,原本叫竿蔗,竹竿的竿,后来才改成了甘甜的甘。

到了唐时,也只是经过曝晒后更加浓稠的‘蔗浆’,但甘蔗原产地之一的天竺,已经生产出了一种固体糖,叫做‘石蜜’或‘糖霜’。

唐太宗李二知道后,便派出使者专门前往求取技术。

这个使者就是‘一人破一国’的王玄策,他攻破的‘摩揭陀帝国’就是最早制造蔗糖的国家。

天竺人造糖采用的是牛奶脱杂质法,王玄策把技术带回来后,华夏牛奶产量少,就改用蛋清来替代,生产出了沙糖。

不管是牛奶也好蛋清也好,这成本都很高昂,不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的,普通的大唐百姓依然只能用蔗浆,而且这个沙糖和糖霜大多数并不白,而是灰褐色,品质高的更像琥珀。

来到宋朝时,甜食倒是变得更加普遍了,流传到后世的食谱便能证明这一点,但百姓能买到的依然是糖浆,虽然更加浓稠了,依然还是液态,并且还是红褐色,卖糖的小贩都是用瓦罐来盛装,《清明上河图》就有这样的景象。

这种糖其实到了后世都还有,江西上犹县还保留着这样的传统制糖法。

至于固态的糖霜,此时也被成为冰糖,只有遂宁等少数地方才会生产,产量还十分感人,道君皇帝宋徽宗要求遂宁每年上贡几千斤糖霜,却让当地近半的制糖户都破产了。

这时候,波斯人已经采用碱性树灰炼糖法,因为泉州市舶司与大食、波斯贸易非常频繁,所以宋朝也学会了这个法子,不过制造出来的固态糖只有极少部分是白的,其他都是红糖和黑糖。

如果不是赵孟启的乱入,那华夏还得到了明朝才会因为意外事件发现黄泥水脱色制糖法,甚至有‘嘉靖以前,世无白糖’的感慨,所以此时的人真的从来没见过这么晶莹雪白的糖。看书喇

白如雪的盐也就罢了,虽然不知道燕王从哪里搞来的,但毕竟有些地方确实能产出类似的好盐,比如西夏青盐。

糖怎么能有如此洁白呢?

燕王怕不是把咱们当小孩来唬弄吧。

赵孟启见这些士绅一个个都是不相信的样子,无奈耸耸肩,随手取过一个纸包拆开,捻起一撮放入口中,然后砸吧着嘴,“你们尝一下不就知道了?”

呃,燕王自己都敢吃,看来没毒。

几百名士绅半信半疑地尝试起来,随即就炸开了锅。

“甜的!和蜜一样,真的是糖!”

“娘咧,这才是真正的如雪如霜,以前那些也好意思叫糖霜!?那这个该叫啥?”

“以老朽之见,可将此糖称为雪糖!”

“雪糖?这名字不错,既形象又颇有意境……不知这雪糖该作价几何?”

“市面上的沙糖都要近百文一斤,这雪糖应该百倍于彼!”

“百倍也就才十贯一斤,要是真这个价格,有多少我买多少,倾家荡产都买!”

“不才以为,便是价比黄金也供不应求,你转手便是十倍利,真的美得你哦。”

“花兄言之有理,周员外可真是会做生意啊,此等美物,怎可专卖你一人……”

价比黄金听起来很夸张,但所谓物以稀为贵,元丰年间,大宋一年可以生产出一万多两黄金,可这种雪糖,士绅们都认为肯定极难生产,一年怕是都没有一千斤。

“大家先静一下。”赵孟启打了个响指,过了一会才说,“与黄金等价?你们会买?”

“买,当然买,就算老朽家底不厚,百十斤还是买得起的!”

“没错,在下家里人多,总得四五十斤才勉强够分啊……”

“殿下莫要怀疑,不管别人是不是买,不才愿意将剩下的所有雪糖都买下!”

“我买三百斤!”

“殿下,小民有十万贯现钱,保证一手交货,一手交钱……”

赵孟启摇摇头,“都不用争,卖给你们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价格也不必这么高,不过,你们是不是误会了什么,孤可不是要卖糖给你们,而是让你们参股一起做这白,嗯,雪糖生意。”

“啊!?”

“殿下此言当真?”

“这不是等于将一座金山分给我等!?”

“这……这雪糖生意也发行股票?”

士绅们各个惊喜万分,赵孟启却十足淡定。

“没错,孤要成立大宋糖业公司,发行十万股,每股百贯,预期等公司走上正轨后,每股年收益不低于一百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