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生六零甜丫头 > 重生六零甜丫头 第151节

重生六零甜丫头 第151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六零甜丫头!

“进去瞅一瞅。”

看着那一个沉沉的背篓,里面货物应不少,守门中年汉子难得微笑,还给两人指路,哪个方向的二手贩子更‘厚道’一些。全部都黑,看哪个黑得漂亮一点?

王大舅拱手谢过,扯着叶爸爸进入院门,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

巷子里,总共八、九间房子打通成为一大间,院子连着院子,房子挤着房子,墙靠着墙,弯弯曲曲比巷子还迷。

它面积很大,故意修得跟迷宫一样,进口虽只有一个,却有少说二十个黑漆漆出口,特别方便带货逃跑。

只要你对它熟悉。

里头摆摊卖的人,大多数都是贩子,普通人摆摊说话都哆嗦,不清楚价格,也怕胡乱报价坏此地行情。

“你别看着他们家里头富点,白天过的随意,但混这口饭吃也不容易,天天提心吊胆,寻常人是做不得的,还是安安心心种地或干活比较好。”

这些贩子半数都不是本地人,流动的,天天在全市的县城跑,用的就是独轮车,睡的是马车房,幸苦着呢!

王大舅明显熟悉此地,常来换粮换票,他领着叶爸爸直接去东南方向地盘,在一墙转角处,见到一四十岁左右普通大叔。

“这位大哥,前些天李大哥跟我介绍,你这价格最公道,看着能不能换点买点卖点吃粮?”

在种花家,姓李的一抓一大把。

其实王大舅不认识此人,直走是因为显得‘有熟人’,问这句话全是为攀拉关系。

普通大叔咧嘴一笑,露出两显眼龅牙,点头附和,“两位大兄弟,你们算是看对人,我老刘从不转黑心钱。”

叶爸爸:……您只在黑市卖。

货物先不不亮出来,两人开始你来我往试探价格。关于大米、玉米、红薯、小麦、盐巴、山鼠肉、麻雀、咸鱼、野鸡、粮票盐票糖票副食票……天南地北,瞎扯一通。

瞎扯中,都是聪明人,双方基本摸清出对面要买啥换啥,对面有啥。若是双方皆有心动,再针对价格,唇枪舌战。

谈得拢,皆大欢喜,转去另一地交换生意。

谈不拢,没关系,再换下一家继续谈。

那种不常来黑市的老熟人,听说话语气就知道,最好下手,一定吃亏。

作者有话要说:叶子:……终于懂过年为啥仙女们很忙,家里来来客人,一定要出去溜溜人儿,我还不如假装睡觉呢!

继续码字,安安静静的写。

晚上用算消停。

**

三姑六婆七大婶婶,总喜欢问,几岁啦,在哪里工作,多少钱一个月,有没有男朋友,啥时候结婚,孩子啥时候生,要不要给你介绍一个?

?????

那隔壁谁谁谁,跟你一届的,前年就结婚去……,二胎都生啦!

叶子瞅着某出柜的长辈心痒痒……男女不限,可惜都找不到,摔摔摔!!!!!

**

第140章 返程与乞讨

“刘大哥, 这大米六毛一斤肯定太贵啦, 你这嘴里不说个实诚价, 咱们也没法子交易。我可是买得不少哩!”

“大兄弟啊!现在做生意不容易, 处处粮食涨价, 村民们有点余粮都上交大队里,我这绝对是实诚价!”

灯光晃晃悠悠, 黑市里这里一群, 那里一簇, 墙角屋檐下到处都有人聚集, 三三两两,小声地讨价还价。

等叶爸爸以为两人谈好时,王大舅一句‘刘兄弟,等下再来哈’,扯着他又去不远处西边墙角,而那位刘摊贩也一脸习惯的模样。

“大妹夫, 在黑市里,东西好就收着点,买大量也注意点, 别图轻松买卖全同一家,被宰都不知道。”

平日里黑市里价格差不多, 遇到一些特别情况,物价起伏相当大。而且贩子们喜欢虚高报价,像大量买粮卖肉,必须要货比三家, 否则很容易被忽略。

贩子长得实诚,说话实诚,心通常都挺黑的,没办法,人家就混这一口饭吃。

叶爸爸瞟一眼身后大背篓,使劲儿点点头,城里人说话太弯绕,农村庄稼汉子还是回家种地自在点儿。

两人在黑市里,差不多转悠一圈,对于这黑市市价,基本摸清底数。

对比之前,粮食价果然上升好几倍,肉粮更是十多倍,这对叶爸爸卖东西有利,对王大舅买东西难度增加不少。

王大舅身上揣着王家两夫妻三个月的总工资,零零碎碎总共也就两百五十多点,这还因他是小领导的缘故。

叶爸爸的存货里,蔬菜与粮食尽给王姥爷,鱼与肉也给不少,背篓里现在剩下全是荤,从野鸡野兔到麻雀山鼠,大山里的野味儿,把王家人看得一愣一愣的。

王姥爷怒骂道:

“瓜娃子,你是不是山上到狩猎,那是人敢去的吗……”

叶爸爸拉着迷糊在状态的三弟与儿女,用尽全部语言与肢体解释,才让岳父大人的气消下去,心里也更相信‘叶家有存粮’,对女儿今后生活微微放下心来。

“咱们把肉粮卖出去,再买米粮菜粮回来,盐巴红糖白糖你也多买点……一家一家混合买卖,应该能便宜点。”

现如今,供销社大米每斤一毛八,外加粮票。黑市大米每斤七毛左右,不加粮票每斤八毛。红薯玉米南瓜等涨幅低一些,小麦肉粮涨幅高一些。

别看王家在县城过得不错,但他们得供三个孩子读书、养两个娃娃,花销也不小。

王姥爷平日里依旧以红薯玉米为主食,大米小麦依旧是精贵品,干白米饭或精面一月能吃两次。

看在卖肉粮份上,从五个小贩手里,王大舅狠狠一咬牙,以红薯两毛钱一斤、玉米三毛钱八一斤、大米五毛钱一斤、小麦六毛三一斤,买下约六百斤多斤粮食,自是红薯玉米为主。

他还买不少木炭、一些棉花棉布等过冬用品。这里头还有叶爸爸的亲情相借。

而叶爸爸从十多小贩手里,换得盐巴为主,白糖红糖味精为副,一百八十多斤,粗布匹十卷,针线刮胡刀等若干,里头还有一些盐票糖票布票等等,以及一些稍微便宜的学习用品,如书籍铅笔滑石类的。

要不是太过打眼,他还想换更多一些。

等两人借着黑黢黢的地势,拐拐拐,走过数十条小巷子,鬼鬼祟祟回到王家,互视一眼,狠狠松一口气,擦擦冷汗,此时才真的有种脚踏实地的感觉。

“大哥,那地儿太吓人,你们以后还是少去!尤其粮食缺少的时候,怕太乱……”

叶爸爸憋着一口气,终于张嘴吧嗒吧嗒一大串。

“大妹夫,多谢提醒,哥心里头明白。要不是咱们县里治安不错,我也不敢去的。”王大舅拍拍他肩膀,“这粮食越少,里头肯定越乱,暂时我也不敢再去。等下把垫付钱票都给你。”

俩大老爷们,也不想再出门,把粮食藏好后,换一身衣服,点燃烧壶热茶,在家里喝着热压惊暖身。

等王姥爷一行人开开心心回来,见到的就是亲亲热热俩汉子,好的跟亲兄弟一样,正用大粗桑门,谈天吹地。

果然,最好拉关系的法子,就是一块儿偷偷摸摸做‘坏事’。

直到周一晚上,王红霞的俩妹子也没上县城,话都没再带一句,那小坛子的礼物瞅着挺伤眼睛伤心,王姥爷沉默许久,抱着宝贝外孙女回屋睡觉。

叶爸爸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媳妇儿的俩妹妹恐怕有点问题。被俩大舅子拍拍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桌上签写姓名、按压着巴掌印、画着抽象派人物的王氏全家福,留下一些空白,只能就这样晾干。

天才麻麻亮,去往碧山镇的两辆驴车,已经出县城,又到冷嗖嗖的滔水河,离别总是伤感的。

“爸,大哥大嫂,二哥二嫂,你们照顾好自己,别太累,下次咱们有机会还来!梅丫头望娃子……乖乖的哈。”

“大舅舅大舅妈……甜妹儿喜欢你们。姥爷,甜妹儿爱你,我会一直想你们的!”

“娃儿他爸,路上小心一点,到了记得传个信来。”

王家所有人穿着厚厚的衣服,沿着滔水河陪走很久,一直看不见他们的背影,站在原地发呆一会儿,因担心娃娃们着凉,才擦干眼泪,转身回家。

“大姑父,诚表哥,三叔叔,老大,他们下星期回来吗?”小胖墩们扯着爸妈的裤脚,一遍又一遍问道。

“他们可能明年才来哩!”

四岁小胖墩奶声奶气道:“床下,礼物,我的,老大给的!”

王家人面面相觑,忙去巷子口的客房,在床下果然看到三麻袋的东西。

“怪不得昨晚大妹夫躲在屋里许久,还有他跟三弟的俩大背篓,昨天一直用麻布盖着!”王大舅拍一拍头。

娃娃们被攆出去,三麻袋掀开,里头都是山鼠肉、野鸡肉、麻雀肉、咸鱼肉,还有玉米红薯,山柿子葡萄干,桐子桐油棉花,努力压挤得满满的。

空气忽然安静,肉香果味飘一屋。

“大妹夫这一趟是给咱家送粮的?!”

王姥爷沉默许久,哑着嗓子开口:“老大老二,你们必须得记住叶家,咱们必须吃水不忘挖井人。”

**

瞅着王家与叶家浓浓的亲情,白老爷子感慨万分,文家俩父子紧紧搂在一起,哪怕是送行的驴车老师傅,眼睛也微微泛红,总感觉今日秋风吹得眼睛疼。

“聚散离合终有时,历来烟雨不由人。”文景深情不自禁低吟诗句。

听得懂的人,被内容折腾得更伤感。

听不懂的人,被磁性嗓音里的情绪影响。

甜妹儿揉揉红肿的眼睛,小奶声夹着一两分哭音,反驳道:“文老师,小人书上不是说,离别是为了最美的相逢。”

并不是小人书里的,这是小学教室里的横条,还有‘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类的鸡汤语录。

文景深瞪大眼睛,这小丫头总能蹦哒出‘惊喜’,管她是什么顺口溜,还是小人书,他好想写一本记录,名曰‘某学生的童年趣语’,专门把这丫头的有趣话语记录下来。

甜妹儿:……都不是我的!

“咳咳咳!”

白老爷子早已劝解过这种想法,将锅抛给老伙计,跟他解释,除非夏老爷子同意,否则绝对不行。

文老师开始给大家伙讲解,古今两句话的意思,出自背景,场景应用,情绪对比,悲观乐观……

催眠很有效果。

今日天气其实挺好,穿过滔水河,秋日暖阳,风轻云淡,又因多一辆送物的驴板车,倒是不显得拥挤,短腿球甜妹儿,甚至能够舒舒服服躺着,四肢展开。

“离别有句话语,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呼呼呼——”“噜噜噜——”

在上山路之前,除去赶车‘忍受煎熬’的两人,包括文阳熙在内,全都眯着眼睛昏昏欲睡,最后陷入梦乡,离别的伤感情绪,倒是被他的念叨完全消除掉。

进入崎岖山路,又开始颠波晃荡,而离县城越远,村民们精神状态越差,有的甚至面有菜色,目光迟钝,经常能听到“咕噜咕噜”肚子声,以及死盯着驴车吓人的目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