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生农门骄 > 重生农门骄 第35节

重生农门骄 第35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农门骄!

过了几天,李火旺跑来问李廷恩李四虎的事情。李火旺自从不种地,就不怎么管家里的事情,除非李廷恩愿意让他知道的。不过李四虎在家里住了几天,李火旺出门遛鸟撞见两回,看李四虎不是个下人,就以为是哪个儿媳妇又将娘家亲戚接来了,他就把王管家喊了打听了两句,得知是族长李水根在外头的孙子,登时坐不住了。

李火旺原本是想来让李廷恩别管李水根的家事,要是别的人家,管了就管了,这可是族长。人家自个儿都不乐意让孙子回去,到了村门口听到消息就喊人来撵,自家凑什么热闹。听说还有个病歪歪的丫头,给请了大夫看好病再打发几十两银子让人走了算了。只是李火旺最后没有如意,他反过来给李廷恩说服了。

过了两天,李水根到镇上见过李廷恩后,李二柱膝下就多了一个不入族谱的义子。

作者有话要说:说两点

第一:前两天有读者叫我贴标题和内容提要,我当时没明白,回了句犯懒,好吧迟钝的我经过基友点拨,明白读者们是不想每章都订阅,你们是想看看内容觉得值不值得订啊,傻傻的我。于是今天应大家要求,把内容提要放出来。

第二:123言情作者清歌一片大大今天车祸去世,我一直很迷她的文,在写这个文之前我也只是个书迷,今天心情十分沉重,到现在只写出六千多字,也没有校正,如果有错,或者大家觉得不喜欢这个节奏,请原谅一手今天的玻璃心,明天再来给我提意见吧。我其实也不知道能做什么,只是心头压着难受。我有可能待会儿会继续写,有可能就不写了,如果十点半大家没看到第二章大家不用等了,就是我还没调节过来。

以上完结。

☆、第49章

又是一年好时节,才出过正月,元庆八年似乎暖的分外早,曲江河上的冰面在这时候开始化冻,李廷恩在家开始收拾行囊决定提前往京城而去。

已经出嫁的李草儿和李心儿听说消息,挺着大肚子回了娘家。儿子也不是立时就要走,看到两个出嫁的闺女,林氏忙把人叫去说话,朱瑞成却和王明寿一道陪李廷恩聊了起来。

朱瑞成其实有心向李廷恩说说织云锦的事情,不过想到李廷恩这趟是去考会试,他决定先将事情压一压。王明寿则有些迫不及待,他朝李廷恩打听梅瓷的事情。

“向家那梅瓷,可是真要成贡品了,”王明寿身子微微前倾,一脸好奇的问李廷恩。

李廷恩笑了笑。自从去年末梅瓷做出来,在京中就引发达官贵人追捧,梅瓷价格远远超过一般的瓷器,照样有大把商人拿着银子往三泉镇赶。自运河彻底连通,更有大船行向往海外走。看起来,以前一直买地的王家也动了心。

“四姐夫也有兴致?”李廷恩笑问王明寿。

王明寿尴尬的呵呵笑,“不瞒你说,我手里头有笔银子。这不家里眼看就要添丁进口的,又才分了家。”

王老爷早就去世了,王明寿是王老太太的遗腹子。不过王明寿依旧是嫡长子,只因王明寿前头三个都是庶出的兄弟。王老爷死时早就将家业分好,还没来得及叫族里人来写文书便断了气。王老太太将亡夫写下的如何分配家产的字据捏在手里,这些年一直让三个庶子和几个陪房管事打理家业。李廷恩中举之后,王老太太便做主给王明寿定了李心儿,李心儿元庆七年一嫁过去,王老太太就拿出亡夫的留下的字据叫来族里人,干脆利落的将三个庶子都分了出去。既没多给,也没少给。

鉴于王老太太的痛快,李廷恩对王家的观感还不错,他想了想暗示了一句,“这事儿过两个月再说罢。”眼下想做梅瓷生意的人太多,梅瓷的产量却受制与各种问题一直跟不上。王家并无这方面的经验,贸贸然让王明寿走在前面并不是好事。

只要有生意做就好。虽说不能确定是不是如外头传言的那样自己这个小舅子手中就捏着梅瓷的分子,不过就凭和向家的关系,王明寿也觉着自己在这里头分一杯羹没甚大不了。

朱瑞成与王明寿又与李廷恩絮了几句闲话,留在李家用过午饭,就各自告辞离开。李草儿与李心儿则决定要在娘家住几天。

李草儿李心儿出嫁半年多,加上回门礼与年节才一共回了三次娘家。就是同住在一个县城,新妇常往娘家跑也是会被人说嘴的。听说李草儿李心儿有孕,林氏天天抓心挠肝的担忧,打发下人去看过两回。要是闺女嫁出去两三年,林氏还能放心大胆的去探视探视,这才半年多,林氏就觉得不好。

这回看着两个女儿回来还能住几天,林氏欢欢喜喜的拉着她们说话。

李草儿害羞的道:“上上下下待我都挺好,婆婆人也和气。”

“你有身孕,女婿身边有没有安置人?”林氏想了想就问。

“没有。”李草儿脸上红红的,“相公说了,多添个丫鬟都是事儿,没得在家里头找这些不自在。”

林氏脸上就露出欣慰的笑容。李二柱一直都没有妾和通房丫鬟,她也不喜欢自己的女儿过这种日子。虽说男人纳妾收丫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能没有不是最好。既然女婿自个儿不要,将来也省的闺女还要被人说嘴。这门亲事真是挑好了,当初自个儿还不乐意,想将闺女嫁个乡下老实些的。看样子还是儿子眼光好。

李心儿看林氏一脸笑,却吐出嘴里的腌酸枣核,翻了翻白眼,“姐,你做啥梦呢。王明寿也没收妾,我那婆婆说找个人给伺候他他还推了呢,他上我这头讨好卖乖的,可我心里清楚的很,他哪是怕我动气,他纯是怕廷恩动气。我告诉你,就咱两嫁那两人,都是看人下菜碟的主儿。你等着瞧罢,这趟出去廷恩要没中,他也是解元,有大官当师父。咱两依旧能过没妾的日子。廷恩要是再中个状元,他俩能给咱端洗澡水,别说纳妾,就是他们老娘把丫鬟给剥光了塞到被窝里两人都能给踹出来。”

李草儿与林氏叫李心儿一番话说得目瞪口呆。

林氏回过神气的脸上挂霜,“有你这么说婆婆的没,你在王家就是这么说话的,你平日这么教过你没?”

李心儿哼了一声,看李草儿面红耳赤,林氏气的直喘粗气,无奈的闭嘴不说话了,不过依旧是一脸不服气。

林氏真是对这个女儿没法子了。她有时候一直想不明白,为何两个闺女,就大闺女学会女人家做规矩的道理,小闺女就这么牙尖嘴利的。

她无奈的叹气,“唉,心儿,这女人家,娘家好自然是靠山,娘家有个了不起的兄弟那更不会受人欺负。可你也不能占着娘家立的稳就不把婆家人都放在眼里。你以前在家当姑娘的时候还说你小姑和你大姐呢,你是想把婆家人都得罪光了三天两头回来做讨人厌的姑奶奶?”

“我才不会学她们。”李心儿又往嘴里丢了一个酸枣,鄙弃的道:“要真在婆家被欺负,就自个儿跟婆家干一仗,又不是没带陪嫁的人,就晓得回娘家耍威风找娘家的人麻烦,算啥本事。”

原本李草儿是真的不想和李心儿计较,不过她实在是忍不住了,“心儿,婆家要有人挑你的刺儿,你咋做都不成你说两句没啥,可婆家上下都待你好好的,你整天就在心里琢磨别人是看在廷恩的份上才待你好,你心里头不累,你日子就能好过?”

看李草儿黑了脸,李心儿就不说话了。

李草儿瞪着她,“你那脾气,好好改改罢,别动不动就跳脚,妹夫好脾气,可不一辈子都好脾气。你有身子妹夫不纳妾你说人是顾忌廷恩,人要是收几个丫鬟你是不是又得说廷恩都不被人看眼里了?”

李草儿不动气,李心儿比谁都能说,李草儿一火了,李心儿七十就下去了。

看李心儿不说了,李草儿也不想再说她,开始问起林氏林翠翠的亲事。

一说这个,林氏这样性子绵软的都一肚子火。

“我给翠翠收拾了一份嫁妆,就是我这些年存的银子。你们两都晓得的,廷恩老往我这头送好东西,你们出嫁的时候我这当娘的给了一大半,剩下的我留了一半给珏宁,还得留点给小宝,我就挑了那么几件给翠翠压箱底儿,结果谁都没说啥,连你爷都没发话,没想你门大舅娘那天找上了门,说都是一样的侄女,咋翠翠的就这么多,翠翠上头的几个姐姐就不管。”面对娘家人的刁难,林氏气的直抹泪,“都是我的亲侄女,我这做姑姑指定一样心疼。可她们都把人卖出去做了童养媳,都不晓得在哪个山沟里,我上哪儿找人去。再说都嫁出去了,我还咋给嫁妆。这不正好林氏就剩下翠翠一个闺女了。”

李心儿不耐烦,“娘,您脾气就是软。几个舅舅家如今哪个不是靠着李家过日子。就大舅娘娘家养猪的本钱还是你给的呢,她还来找麻烦,你就该告诉她,你的银子,你愿意给谁办嫁妆就给谁办嫁妆,关她……”

“心儿!”李草儿叫住李心儿,安慰林氏道:“娘,大舅娘那人,她说的话你咋还过心。她说她的,你照旧给表妹收拾嫁妆就是了,她就嘀咕几句,大舅他们也不会听她的。对了,你光是给翠翠收拾嫁妆,可看着合适的人没?”

林氏跟两个女儿哭诉了两句,心里好受多了,闻言点点头,“原本我是想在县城给寻个人家。翠翠跟着珏宁一道学了半年规矩,外头有好几家夫人太太管我打听呢。”

“人家是看她在我们家养了几年跟您亲闺女差不多,你以为人家真看重翠翠学的那半年规矩。”李心儿说话没好气。

李草儿无奈的塞了快点心到李心儿嘴里,细声细气的和林氏道:“娘,这事儿您商量廷恩没?”

“商量了。”林氏这回没骂李心儿,而是叹气道:“廷恩说翠翠亲事不能比着你们挑,可挑个太差的我养了这么几年,她吃吃喝喝跟你们都一样的,再让她去过苦日子我这做姑姑的也舍不得。横竖翠翠年纪也不大,廷恩道等他考完会试再说。”

“那您还是等等罢。”李心儿在边上插了一句。

母女几个正在说话,外头丫鬟急匆匆掀了门帘进来。

“二太太,不好了,关西道的流民到了咱们河南府,县太爷下令把城门都给关了。”

“啥?”林氏母女三人吃了一惊,片刻后林氏惊叫了一声,“他爹。”人就直直往地上栽了下去。

作者有话要说:出去一趟后回来赶了一章刷了微博,意外发现某位叫三月暮雪的作者列出长微博,控诉已离世的清歌一片抄袭她的文章,但无法上调色盘,对于这种人死之后才出来指责人的作者,除了表示唾弃无法再有其它感觉。

这章错别字可能会有点多,是一个情节转折点。明天我会捉虫,如果看见白天更新,大家不用点。另,谢谢大家关心,我会保重身体,人生无常,希望一直平安写文,平安看文。期盼所有人都幸福安康。

☆、第50章

“我早说不让你爹回乡下,你都要去考会试了他还要折腾那些烂木头,这会儿好了,县城门关了,外头全是流匪,他可咋回来。”林氏拉着李廷恩的手眼泪流个不住。

李二柱接了笔生意,要给人家打一整套嫁妆柜子,他想给主顾亲自选几根好木头。今年头一批的金银花可以送去制茶了,李大柱李光宗兄弟在李家村都还有地种着金银花,当然不放心,三兄弟都有事儿,就一起在三天前回了李家村。这会儿小曹氏与顾氏也坐在厅堂大哭不止。

顾氏哭声震天响,拍着大腿嚎啕,“他爹啊,是我对不起你,要我不叫你回乡下,你不能出事儿,天老爷啊,你咋这么不长眼,老娘可没干过缺德事儿,你就是看不得咱们这些人过点好日子,天煞的流匪,墩儿,你要成没爹的孩子了。”

边上站着的李墩儿被顾氏这么一搂一哭,吓得跟着张了嘴要哭。

“墩儿。”一直站在林氏边上的李廷恩目如坚冰,冷冷道:“不许哭!”

李墩儿被李廷恩脸色吓住了,他张大嘴洗了一大口气到喉管里呛的直咳嗽。顾氏这会儿也不哭了,搂着儿子缩在椅子上蜷成一团。

三个儿子在城外乡下,李火旺心里这会儿急得很,面前一堆女人哭,更是叫他心头跟被火燎着一样,他问李廷恩,“廷恩,咋猛不丁就来了流匪,这天底下也没听说哪儿闹饥荒啊。”

这点同样是李廷恩奇怪的地方。

所谓流匪,大多其实是流民,流离失所的饥民们为了生存,干脆做起匪的勾当。只是要有流民,按理来说应该先有天灾或是*。大燕没听说哪个地方闹旱灾或是洪灾,朝廷的邸报自己是有法子看到的,上头根本没有哪一道出现过这种情况。要说*,太后摄政,各地藩王宗室的确蠢蠢欲动,但这些藩王手中无兵无权,他们手中有的只是银子,想要毫无声息的就掀起流匪作乱,简直是天方夜谭。至于当地贪官横行导致百姓揭竿而起就更不可能,若有贪官逼迫民生至此,士林中早就会有声讨的文章出来。

即便不追究流民形成的原因,普通的老百姓心中对官府天然有畏惧的心态,流民们到了河南府,难道不应该先在城外等一等,看能不能有官府的赈济,为何匆匆就要冲撞城门,逼迫县令关闭城门严阵以待。

李廷恩心中翻来覆去的思量,始终找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此时听李火旺问话,他就道:“爷,您先把着家里,我去县衙一趟。”

“啥,廷恩,这时候你还要出门?”顾氏一听李廷恩要离开,声音尖锐的喊了一句。

“叫啥叫!”李火旺冲顾氏怒吼,“廷恩不出门打听打听消息,谁想法子救老三他们。老三还没死呢,你就先在家里哭丧了!”骂完顾氏,看顾氏不说话了,李火旺扭头对李廷恩唉了一声道:“去罢,你去弄弄清,唉,咱这老百姓过了几代太平日子,要天下又乱起来,这可咋活。”

李廷恩应了一声,在屋中扫了一圈,目光落在一直坐在角落拉着一双儿女闷不吭声的曾氏身上。他缓缓行到曾氏面前,站定脚步。

“四婶,流匪的事情只怕要延续一段时日,王管家会跟在我身边打理外头的事情。家里就有劳四婶。”李廷恩不理会别人的吃惊,认真的望着曾氏。

曾氏诧异的抬头,她想不明白,这几年李廷恩对她这个四婶都是恭敬而疏离。她也一直谨守分寸,安安分分呆在自己的院子里调养身体,这个节骨眼上,为何李廷恩竟会将家中托付给自己。

她沉默片刻,不理会旁边小曹氏打量的眼神还有顾氏的惊叫,坚定的点了头。

李廷恩带上长福还有赵安一道去了县衙。袁县令已经升官,此时三泉县的县令乃是姓苏,祖籍正是关西道的灵州。苏县令正在县衙团团转,不用李廷恩询问,一开口就是石破惊天的消息。

“永王反了。”

李廷恩瞳孔缩了缩,“苏大人,永王封地在山南道复州,按律只能有两千护卫,就凭这两千护卫,永王如何能将流民驱逐到河南道。河南道和山南道中间还隔着河北道。”

“唉,永王他放了塔塔人入关。”苏县令跺跺脚,恨恨道:“复州毗邻西南,西南山林草原都是塔塔人的地盘,永王杀了越桥关都督洪勇,引塔塔人进关,一路飞驰而下,连下数十城,如今整个山南道都在永王手里。”

“河北道如何?”听到这个消息,李廷恩顾不得心跳如鼓,急忙追问。

“半数已落入永王之手,咱们河南府挨着昌州,自然顶在前头。”苏县令愁眉苦脸的道。

李廷恩攥了攥拳头,“怎会一点风声都没有,永王兵马要占据一道,就算加上能征善战的塔塔人,至少也需三个月。”

苏县令苦着一张脸,“论理这话本县不该说的,不过这个节骨眼上,顾不得了。”他一横心咬牙道:“数月之前,朝廷撤换了大燕七道之地的都护,七道各州驻军都督也被削职大半,共有六十七名都督被押回京师问罪。”

犹如一盆凉水从头浇到底,李廷恩脸上血色全无,半晌他疲惫的问,“苏县令,为何这些事我从未在邸报上见过。”

“李公子。”苏县令怅然叹道:“本县知晓你是石大学士得意弟子,若非如此,这时候本县不会给你说这些。不过即便石大学士私下让人将邸报送与你看,恐怕这等大事石大学士轻易也是不敢告知你的,毕竟你尚未入仕。”

苏县令目中满是悲色,“太后一意孤行,以外戚子侄换下良将强兵,驻防各地。塔塔人兵马一至,这些出身勋贵的子弟便丢下手下兵马在亲卫护佑下拼命逃窜,塔塔人不伤一兵一卒就能占领一座城池。永王兵马裹挟降兵,与塔塔人分兵数路,快马之下,不过半月,整个山南道就落入他们手中。河北道七位都督,闻之永王起兵,自愿献上城池兵马。塔塔人生为蛮夷,每到一处,便烧城抢粮,驱使无辜百姓为先锋,致使乱民滋生。不愿被塔塔人掳掠的流民就成了流匪,逃窜到了河南府。”

李廷恩身子晃了晃,他唇瓣开开合合,良久才低声道:“朝廷压下消息不告知天下人,为何在各州府来往的行商口中也无一丝口风透露出来?”

“李公子,这几月你是在家中闭门读书罢,这三泉县,已有数月没见到行商了,有侥幸能从外地逃回来的,一过城门亮出通关文牒便会被送到牢中关押。”苏县令脸上满是讥讽的笑容,“朝廷只须告诉百姓乃是为今年恩科严查各地,百姓们有吃有喝谁会去怀疑是不是有藩王起兵?”

没有朝廷的邸报,没有流通来往各地的行商,在这个古老的时空中,截断消息原来如此的简单。也许另外一个县城都死光了,只要关闭城门,相邻的城县还以为大伙儿都依旧活在太平盛世中,直到兵临城下,才会戳破这个美好的泡沫。

就像是自己这个自以为耳目聪灵的解元,以前一次次比别人提前知道消息,依旧是在别人愿意泄露的情况下。这一次,若非流匪快速围城,自己不是依旧满怀信心的准备上京考会试?

李廷恩许久都没有说话,此刻他忽然彻底明白上一次会从石定生口中听到锦绣繁华与腐空说法的原因了。不仅仅是太后主政乃阴月凌日,而是天下已生乱象。迫不及待让自己去考恩科,不仅仅是意识身体康健不在,生怕命数不久,更是提前察觉到会有一场动荡将至,怕自己会被彻底耽误仕途。或许,连石定生这个比别人都看得远的帝师都无法预料到动乱会降临的如此迅猛。

谁能想到,身为大燕皇室子孙的永王,会引蛮族入关。

以前他的心愿是出人头地,在这个时空护佑家人,为整个家族撑起一片天。可如今朝纲纷乱,藩王引异族入关,流民变流匪,他又该怎样护住家人。若天下兵戈四起,他要凭手中的笔墨纸砚去挡住那些已化身成匪的暴徒?

想到还在李家村的李二柱,李廷恩压下心底越来越增大的惶恐,“苏县令,朝廷的兵马何时才能到河南府,汴州应该还有朝廷三万卫所军。”

“不会有朝廷的援兵。”苏县令摇了摇头,“再过两月就是太后千秋,永王此时作乱,唯恐京畿有失搅扰太后千秋大寿与今年的恩科冲了喜气,兵部将各地精兵全都调入关内道拱卫京师,汴州三万卫所军,只留下五千给河南府,其余的,都要前往关内道。”

“你说什么!”李廷恩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消息。这个时候,还要先为太后办千秋寿宴!他目呲欲裂,“朝廷就不怕永王挥兵直入关内道?”

闻言苏县令仰头大笑,眼角泪水沾湿他整张面庞,“李公子,别人赞你是文曲星降世,老夫今日却说你愚蠢。自大燕立国,塔塔人叩关数十次,他们是打不下整个大燕的,蛮夷失智信勇,他们只会抢人抢粮,抢够了,他们就会回去西南边境外自己的地方。塔塔人一退,永王失去依仗,顶多能打下半个大燕,他更打不下此时雄兵百万的关内道。待太后千秋一过,抢够了的塔塔人退兵,朝廷大可再挥兵讨伐永王,讨伐不了,还能和谈,反正都是太祖子孙,勋贵宗室,皇亲国戚们照样过好日子,哪管下面洪水滔天!”

心中暴烈无比,李廷恩竭力压制嗓音低声问道:“苏县令,城门可否打开片刻?”

苏县令坚决的摇头,“李公子,本县知晓你父伯族人皆在乡野,不过而今流匪围城,全靠城墙抵挡,本县身负全县百姓厚望,恕本县顾不得私情了。”

李廷恩没有多说什么,他朝苏县令深施一礼,转身昂然离开县衙。站在县衙外,望着满怀期望看着自己的长福,他仰头望着天空,密布的阴云中一束微弱的日光穿透云层刺的他眼睛生痛。

“大少爷,县太爷说啥时候才能把城门打开,咱去把大老爷他们接回来,顺道把我爹也捎上。”长福挤上去眼巴巴的望着李廷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