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回到古代开产科 > 回到古代开产科 第38节

回到古代开产科 第38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回到古代开产科!

容嬷嬷闻言,立马就装作生气道:“你说说,这下好了,奴婢算是白做了好人,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了。”

太后娘娘也笑了半晌,见天色渐渐黑了,便想请老王妃和刘七巧留下用晚膳。老王妃看看天色道:“我们还是先走了,天黑了路上不好走,外头家里的下人还等着,一会儿又要递牌子请人进来问了。”

太后娘娘见老王妃这么说,也不强留,又说了几句贴己的话,便命下人送了她们出去。临走时老王妃还安抚着太后娘娘道:“等过几日,我再进宫看你,你只管把心放宽咯。”太后娘娘自是点头,目送老王妃带着刘七巧离去。

待老王妃走后,容嬷嬷上前,给太后娘娘身上加了一条薄毯子道:“奴婢方才在景阳宫打听过,老王妃身边这位姑娘,惯是做事妥帖伶俐的、竟比太医院里训出来的医女还谨慎几分。”

太后娘娘点了点头,端了茶盏抿了一口道:“那些个女医,大多是没入宫中的官婢,不过就是被太医院的人挑拣出来伶俐一些的,能有几个是真懂艺术的呢?说白了还不如外头的稳婆。”

容嬷嬷眉梢挑了挑,带着淡淡的遗憾,凑上前道:“要是这丫头早个半年出现,梁贵妃也不至于就这么没了,听说最后孩子出来了,是个男胎呢。”

太后娘娘凤眉微蹙,摇头道:“这就是命数,半点儿也不由人。”太后娘娘忽然想起了什么,挑眉问:“这小梁妃也进宫快三个月了,怎么倒是半点消息也没有呢?”

“这个,奴婢也曾问过她身边的宫女,说是正在调理。如今皇上与她还是蜜里调油的时候,怕是好消息也快了。”

“这后宫的女子,最怕的就是怀不上龙裔,可换个说法,这最闹心的,也就是怀上了龙裔。这怀胎十月,男人的心早就在别的女人身上绕了一圈了。要是生了个儿子也就罢了,以后还有个依靠,最怕出来还是个闺女,那就得不偿失了。女人的身子一旦生过了孩子,又怎么能和做姑娘时候相比呢!”太后娘娘说着,眉宇就一直没有松开,仿佛是缅怀着她曾经挫败的过去。不过好在她是受上天眷顾的,所以她生了儿子,当了太后,如今可以独步天下了,结果老天爷却还是要了她一条腿。

刘七巧跟着老王妃的轿子来了宫门口,外头的下人也已经等的有些心急了,见老王妃出来,都迎了上来,众人扶着老王妃上了马车。

老王妃在马车中坐好了,刘七巧转身掩了帘子,也恭恭敬敬在一旁坐好。老王妃看着刘七巧道:“七巧,今儿你确实立下了大功,想要什么赏赐,尽管说。”

刘七巧想了想,抬头看着老王妃道:“老祖宗,七巧不想要什么赏赐,但只有一点,想请老祖宗应了我。”

老王妃见刘七巧言辞恳切,却又不像是在求赏赐,不禁有些好奇道:“七巧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刘七巧嘴角微微一翘,带着几分娇羞,略略低下头道:“我爹让我进王府,是想我能学一些王府的规矩,以后嫁人能让人高看几分,说我是王府里当过大丫鬟的,并不是普普通通的乡下丫头,所以我才愿意进王府来,我是不愿意让我爹为我操心。”刘七巧说着,抬眼略略看了一眼老王妃,继续道:“我爹没有想让我做小的意思,奴婢也没有这个想法,所以想请老祖宗……”

老王妃听到这里,心里顿时就一门清了,伸手打断了刘七巧的话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放心吧,若是王妃和二太太有这份心思,我自会为你回绝了她们的好意。”

刘七巧这会儿总算是放下了一颗心来,她虽然答应了她父亲进王府,但王府毕竟是一个□□的地方,虽然目前看来王府的几个主子都比较开明,但是万一谁脑子热了起来,可是说不定的。不过这一切最关键的理由是,刘七巧觉得,自己越来越喜欢杜若了,已经真的萌生了一种想要和他在一起的冲动。所以,她一定要时刻注意着,不能让任何桃色新闻染上她。

“多谢老祖宗成全。”刘七巧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

老王妃抬头看着刘七巧,带着几分试探问道:“可是,我还是不明白,府里多少丫鬟想着法子要往少爷们的房里去,你怎么就一点儿上进心也没有呢?大少爷如今封了世子,将来就是王爷,莫非给将来的王爷做个侧妃,还辱没了你吗?”

老王妃说的没错,若是将来周珅继承了恭王的封号,那么秦氏就是王妃,按照大雍的制度,似乎是可以册封两个侧妃的。听府里面丫头的不完善汇报,恭王如今就有一个侧妃,还有另外一个侧妃虚悬,几位姨娘正削尖了脑袋想往上爬呢。

其实刘七巧在读《红楼梦》的时候,是很不明白为什么那些丫鬟们宁可一头碰死,也不愿意离开贾府的。后来她自己进了王府,才略略明白了一些。先说衣食住行吧,刘七巧在牛家庄的时候,觉得一天三顿,晚上能吃一顿肉,日子过的好像也不错了。衣服能穿全棉的,不打补丁不脏乱,出门也算很体面了。

但是进了王府,物质生活真的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说那些杂役丫鬟没体会到,她这个空降的二等丫鬟算是真真正正的体会了一把。

二等丫鬟穿的衣服就已经是绸缎做的了,每人每月还有一两银子。遇上王妃这么好的主子,三天两头的赏东西,几年的私房钱都够给自己备嫁妆的了。再说吃的,刘七巧家以前吃的是糙米自己加工成精米的米。如今她作为二等丫头,可是□□米,若是当了主子,就可以吃碧梗米。住的地方不用说,刘七巧家那在牛家村算是土财主了,几间上好的瓦房虽然是新的,可是能跟王府比吗?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再说出门,刘七巧以前出门只能坐自家的牛车或者王老四的驴车,王府里出门那都是豪华马车。

享尽了荣华富贵之后,如何才能适应自家的狗窝呢?这实在是一个折磨人的问题啊!所以《红楼梦》里的丫鬟们,一个个努力转职,希望能成为小三或者小四,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刘七巧这几日在王府过的,也觉得自己快被这奢靡的生活给腐朽了,更何况那些发现自己进入了天堂的小丫鬟们。

但刘七巧毕竟是穿越女,思想觉悟高一些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所以她这么回答了老王妃:“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更为有说服力的:“黄金万两容易的,知心人一个也难求。”

老王妃看这刘七巧冷不丁冒出这两句文绉绉的话来,但她还是听懂了,笑着道:“你这习性,倒是跟我那孙媳妇差不多,说出来的话一套一套的。我还记得当初,原先我那孙子也是看不上她的,后来看过了她写的诗词之后,便应了这门婚事。”

刘七巧低着头不动声色的翻了翻白眼,心道我们还真的是老乡来着,不过……她那一套我可看不上。

“奴婢这就是随口说的,哪里能比的上少奶奶,她那是出口成章了吧。”

老王妃表示赞同的点头,然后道:“古人云:女子无才便是德,也算我这孙子有福了,娶到一个又有才又有德的媳妇。”

刘七巧又低头叹了一口,觉得有点同情被蒙蔽的老王妃,只怕你这孙媳妇是又无才又无德的人了。

周珅从玉荷院外头进来,看见秦氏围着一个火炉子,把自己曾写过的诗作一张张的往火堆里头丢。那极薄的纸笺在火上轻轻一烤,扑起一团的焰火,转眼就变成了一层薄灰。秦氏见周珅进来,忙放下了手中的手稿,让翠屏收了东西,自己迎上去为他宽衣,换上家常穿的外袍。

“你这是在做什么呢?”周珅神色淡淡,扫了一眼翠屏手中的东西,发问道。

“也没什么,不过就是有些诗稿,写的不尽如人意,所以便烧了。”秦氏不咸不淡的说着,脸色平淡。

“哦,拿来我看看?”周珅坐下来,转身问翠屏要了那叠纸笺,一张张的翻看。指着其中的一首吟诵道:“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首好,这一首我极喜欢,写的这么好,烧了多可惜。”周珅说着,伸手拉过秦氏,让她坐在自己的一侧的腿上,低头细细看她的眉眼。

秦氏的容姿并不算是最出色的,不过她向来精于装扮,低垂眉宇的时候带着几分楚楚可怜欲语还休的情态,让周珅很是喜欢。秦氏微勾嘴角,轻声道:“好是好,却太过伤感了些,如今我怀着孩子,还要多开怀一些的好,以后便戒了这些吟风弄月,一心一意的服侍相公,伺候公婆,照顾麟儿,不是更好吗?”秦氏说着,一双明媚的眸子盯着周珅看了一眼,眸光如春水涌动,让周珅心下一阵柔软。递了纸笺,声音略带沙哑道:“辛苦娘子了。”

刘七巧和老王妃回到王府之后,当夜老王妃就赏了刘七巧几样首饰,却也并不是特别贵重之物,都是平常姑娘们常带的。刘七巧对于赏赐从不拒绝,一转眼回了青莲院,便挑了一样送给了青梅。

王妃又特意把刘七巧喊了去问话,刘七巧只一五一十的把今日下午在后宫里面的事情都说了出来。王妃闻言,暗暗念了几句阿弥陀佛,又瞧了一眼刘七巧今日这身装扮,深敢自己没有这么好的命,怎么就生不出一个这么灵秀的闺女来。那两个庶女虽然拿出去也是不差的,可就是没有刘七巧这般从骨子里流露出来的大方得体。

二太太更是一个急性子的人,当夜回了自己的院子,便在二老爷的枕边吹起了枕头风道:“你没看见那姑娘,说出去没人信是乡下丫头,容貌到不是最紧要的,紧要的是那通身的气派,便是比我家菁儿,也是不差的。我寻思着这刘二管家不是家生子,估摸着要是王爷那边要去,他还能舍得些,这事儿也是要论先来后到的,不如我明日就跟老祖宗说了,省的到时候被大房那边占了先儿。”

“你瞧瞧,这说风就是雨的,一个丫鬟被你夸的跟天仙一样的。”与二太太的热情想比,二老爷有些不以为然道:“眼下那边还怀着呢,你看上人家的丫鬟了叫什么事儿,好歹等人家孩子落地,才能提这个事情,你最近管家不累吗?越发喜欢当媒婆了?”

二太太给二老爷泼了一盆冷水,也清醒了一半,想了想果然是这个道理,便寻思着道:“那就再等等,左不过到今年年底,那边两个就都生了,到时候王府也该清静清静了。”

二老爷摇摇头,叹了一口气道:“难说,这几日王爷天天往军营跑,明眼人早看出来了,皇上指望着王爷呢,没准哪天一道圣旨下来,就要往北边去的。”

二太太如醍醐灌顶一般,从床上爬了起来道:“王爷要去北边,这可是天大的事情!怪不得我听那边屋里传出话来,说是要王爷这几日就要上书定世子的封号了。”

二老爷翻了一个身,慵慵懒懒道:“折子已经在礼部了,估摸着这几日皇上就该批下来了。”

二太太哎呀一声,把二老爷给扯醒了道:“老爷怎么不拦着呢?”

“我拦着做什么?”二老爷不解问。

二太太温柔的靠上去,小声在二老爷身边道:“若是这么快就定下了世子,那老爷岂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二老爷听出二太太话里头的一些弯弯绕,翻身捂着她的嘴道:“你少在这儿胡说八道,你嫁的就是恭王府的二老爷,不是王爷!”

☆、第57章

王府的丫鬟都很守规矩,基本上没有几个是敢乱嚼舌根的。刘七巧回来之后照旧在王妃的青莲院当差,王妃想破格提升刘七巧为一等丫鬟,也被刘七巧给婉拒了。

“太太赏识我是好事,可七巧不想为此坏了王府的规矩。”刘七巧恭敬的站在王妃的面前,替王妃奉上她特意调配的花草茶,继续道:“七巧今年已经十四了,明年我爹自然是要来求了太太,把我放出去的,七巧统共也只能再服侍太太这么长时间,这一等丫鬟,总共也当不了多长时间,不如就算了,想青梅姐姐这样没日没夜的伺候着,奴婢可是个懒胚子。”

王妃听刘七巧这么说自己,没得就瞪了她一眼,佯怒道:“出了王府嫁了人了,难道就不要服侍人了吗?做媳妇的总是逃不掉的,到时候又要管家,又要服侍相公、孝顺公婆,你想懒也没处懒去了。”

刘七巧点头如捣蒜,不过王妃这时候的心思倒是开阔了许多,见刘七巧这样坦然的把刘老二的打算说出来,便也放下了对刘七巧的那一点点念想。只是还有些舍不得道:“只怕我被你服侍习惯了,到时候舍不得你走了。”

刘七巧只是抿唇笑笑,正这会儿,青梅已经领了杜若进来。原来今日又是给王妃和秦氏请平安脉的日子。

刘七巧见杜若进来,亲自去茶房沏了一杯茶奉上,见他正专心致志的给王妃诊脉,便安安静静的站在一旁。

杜若替王妃诊断完了脉搏,刘七巧才上前,亲自把茶递到他手中。杜若微笑着接了茶抿了一口道:“王妃的气色倒是比上次又好了不少,连体态都看上去轻盈了许多。脉象一切正常,已经没有气虚之症了。”

刘七巧笑着道:“奴婢之前在大少爷的外书房看见药典上写了,山药是补气的上品,王妃如今有孕在身,不适应用人参之类大补的药材,所以奴婢命厨房做了一些枣泥山药糕。一来大枣补血,孕妇正是需要;二来呢,枣泥带些甜味,最近王妃忌口颇有成效,奴婢便给她开禁了。”

杜若也连连点头道:“是药三分毒,向来药补不如食补,七巧如今也可以开药铺做大夫了。”

刘七巧低头傻笑了一阵子,觉得自己真是没救了,被小鲜肉夸一句都能得瑟成这样,真是不好意思,于是刘七巧的脸颊泛红了。

王妃以为刘七巧羞涩,经不起夸奖,便道:“杜太医说的也是实话,以前看你挺大方的,今日怎么如此怕羞了起来。”

杜若也低下头,略略想了想道:“听说过两日法华寺的了然大师要开坛讲经,在法华寺里面做个小法事,我家老太太约了安靖侯家的老夫人一起去斋戒,不知王府有没有人去。”

王妃以前也是一个喜好礼佛之人,初一十五定是要去法华寺上香的,所以这习惯也遗传给了她的两位庶女。周蕙就是在上香的时候,听说了宣武侯家大少爷的种种恶行的。王妃动了动眼皮,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开口道:“听说安静侯家的二少爷身子一直不大好,也不知如今可曾好了?”

杜若和这安靖侯家的二少爷,说起来还真是难兄难弟。当时杜若病的七荤八素,连自家的两位太医都觉得快没救的时候,还是因为安靖侯家的老夫人给这二少爷纳了一个妾冲喜,这二少爷病好了,所以才感染了杜老太太,连夜请人买了方巧儿回来,决定冲喜。

不过后来杜若听杜二老爷说,那安靖侯家的二少爷不过就是风寒之症拖延的时间长了一点,以至于高烧不退,促发了喘鸣症,才看上去一副快活不长的模样。现在经过调理,已然是痊愈了。

“安靖侯二少爷的病已经全好了,只需好好调养,想来是无碍的。”王妃听在心里,略略有些放心,点了点头又问:“杜太医,如今我身怀六甲,不知道能不能去外头庙里走动走动?”

杜若听王妃这么所,喜上眉梢,但还是一如既往般温文尔雅道:“自是无碍的,况且在外头,遇上熟人聊聊家常,还能让太太心情愉快,总比闷在王府强些。”杜若抬起头,看了一眼刘七巧继续道:“况且,有七巧陪着,太太还有什么好不放心的呢?”

王妃得到了杜若的首肯,心情很是舒畅,不一会儿刘七巧送杜若出门,因玉荷院那边已经派了小丫头来接,所以刘七巧和杜若连几句贴心话都没说成。

“四皇子的病好了吗?”刘七巧送杜若出正厅,捡了个空档问他。

“已经好了,只需再调养一阵子。”杜若看着刘七巧,眉目含情,带着几分不舍。两人走到门口,见左右没有丫鬟,杜若从药箱从刘七巧的肩上接过了药箱,从里头拿了一个三寸来高的白瓷瓶子,递到刘七巧的手中道:“既然你不方便把那药带进来,就吃这种丸子,一日三次,一次六丸,切忌,一定要服用,不然下次又有你受的。”

刘七巧连忙接过了药瓶子,藏在袖中,瞧瞧左右没人,又装作扯了嗓子道:“杜太医,那你可走好了,奴婢就不送了。”

外头来迎杜大夫的小丫鬟听见了,便也走到门口道:“杜太医请随我来。”

刘七巧回到自己房中,打开木塞子闻了闻里面的药味儿,不算很难闻,带着中药的馨香。既然是有那种用处的,大抵是那个什么乌鸡白凤丸之类差不多的药材。刘七巧不忍浪费了杜若的一片苦心,倒了一碗热水,就这服下了六丸。

当天王妃去给老王妃请安,便说起了法华寺和尚开坛讲经的事情。老王妃也是一个佛祖忠实的信仰者,当即一拍即合,决定带上全家,一起去法华寺投奔高僧。

刘七巧前世看过为数不多的几部宅斗小说,基本上老祖宗级别的人,都是日日青灯古佛,时时木鱼不离手的。不过也确实不能怪她们,在古代这样的社会,老年丧夫之后,是不兴搞什么夕阳红,黄昏恋的。而且这个时候多半媳妇都已经熬成了婆婆,掌握着全家的财政大权,所以……作为婆婆的婆婆,退居二线是显而易见的,这个时候眼睛也花了、头发也白了,以前还能靠做针线活消磨时间,如今也只有念念经了。

刘七巧想到以前她家楼下风吹雨打都不怕的那群跳大妈操的大妈们,觉得她们能生活在新时代还是幸运的。

二太太听了王妃的提议,想了想道:“我就不去了,我把你们都安排的舒舒坦坦的就好。”

老王妃道:“知道你忙,一大堆的事情要张罗,正巧安靖侯家的太夫人也要去,她家二少爷那事儿,干脆我腆着这长老脸去问问算了。”

二太太点点头道:“最近是把我给忙坏了,以前看着太太那么精干利落的,还当这是清闲事儿,如今我算是吃到苦头了,还是老祖宗在好,让我省了这么些年的心。”

王妃听了,心里很受用,总算是有人知道了她的苦处了。王府的当家人不做好,她如今怀着孩子,自然就撂了担子。

老王妃也感叹道:“当初老王爷去的时候,我也不是没动过分家的心思,不过后来想想,还是罢了,一来你们的哥儿姐儿的年纪还小,二来,二房的孩子借着王府的头衔,还能嫁的更好些。”

二太太听到这里,心里终究是有几分感动的,如今她那房大儿子还没娶媳妇,三个女儿也只有一个才及笄。没有分家的话,说出去总也是恭王府的闺女。若是分家了,可就不好说了。二太太看看温良宽厚的王妃、又看看慈母心思的老王妃,顿时觉得自己有时候是想的多了点。

不过*这东西就是这样,如果目标超过自己的实力太多,那么顶多也就是痴人说梦的想想。但是目标离自己很近,到了戳手可得的时候,那就不一样了,总会有一个贪婪的自己,告诉自己试试看吧,搏一把吧,你可以做得到。

二太太心思百转的想来想去,再看看一众人正聊的开开心心,又觉得自己怄气。

一屋子的姑娘们正和老王妃聊的开心,外头丫鬟来说,少奶奶也来给老太太请安了。自从秦氏上次在荷花池被刘七巧撞见之后,她便常躲着刘七巧,每次去王妃那边请安,也只当刘七巧是一个隐形人。今儿名知道刘七巧跟着王妃来给老太太请安,她却来了,倒是让刘七巧意外得很。

秦氏进门,见大家都在,恭恭敬敬的向各位长辈请安。四位小姐也向秦氏请安,刘七巧从请安中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周菁和周蕙两人,看秦氏的时候都带着几分不屑。而另外两个二房的庶女则明显对秦氏非常的崇拜。

“孙媳妇特来给老太太和太太告一天假,宣武侯府来人说,我母亲病了,孙媳妇想回去瞧瞧。”秦氏娇滴滴的开口,言语礼数都周全的很。

老王妃发话道:“既然是亲家母病了,那你回去看看是应该的,不用着急回来,你嫁过来之后,还没在娘家住过呢,过几日我和太太正好要去法华寺上香,估摸着也要在哪儿住上几晚,你在家住几日再回来也是一样的。”老王妃说着,招呼一旁的丫鬟道:“春月,去我库里拿几样药材,让少奶奶带去给亲家母。”

王妃也吩咐了青梅,去库里拿几样东西,一并交给秦氏带去宣武侯府。

秦氏回了宣武侯府,才知道了宣武侯夫人的病因。原来宣武侯夫人命不好,一直都不曾生出嫡子来,所以对从小生母就去世的秦氏和他弟弟比其他庶子庶女都高看几分。秦氏嫁入了王府,一直是宣武侯夫人引以为傲的事情,虽然这事儿其实是占了自己女儿的坑,但终究庶女的女儿嫁给王府将来的世子当正室,以后可以当王妃,说起来也是整个宣武侯府的体面。

秦氏虽然心里对这个嫡母不待见,面上向来是孝敬得很的。几番相问,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宣武侯半个月前上了一道册封世子的奏疏,被礼部一直压着,这几日正提上去给圣上裁夺,也不知是谁多嘴,说是宣武侯家的大少爷在街上撞了一个身怀六甲的女子,还当街逃逸了,所以圣上非但没有给批复,还把宣武侯给批评了一顿,直训他教子无方。

这下可把宣武侯给气的半死,回来就给了大少爷一顿家法。在没有嫡子的家族,庶子之间的继承权是平等的,所以二少爷的亲娘陈姨娘就跃跃欲试了起来。宣武侯夫人打小投资了人选,都已经快要收回成本的时候,怎么可能让她们截胡了呢?是以她气的上气不接下气,生生把这事情给拦了下来,打算等风平浪静的时候,重新再提册封世子的事情,希望到时候皇帝的记性可以差一点,不要再想起这个事情。也希望到时候自己这个庶子能安分一点,别再做什么夺人眼球的事情。

秦氏听宣武侯夫人说完,劝慰道:“太太还是少操这些心思,且等一阵子再看。但若是让二少爷继承了侯位,那就大事不妙了。”秦氏前世估摸也是一个宅斗文爱好者,为宣武侯夫人分析的头头是道:“太太虽然是嫡母,终究不是生母,我和翰哥儿的姨娘去的早,从小便跟在太太身边,除了太太便没有第二个娘了。可二少爷是有亲娘的,况且二少爷以前体弱,老爷怕太太照顾不周,是让陈姨娘自己养的,这骨肉连心的,以后他要是继承了爵位,还有太太您什么事儿?面上的功夫自然是要做足的,肯定也是一应做给外头人看,可这心里头偏着谁,谁又看不出来呢?”

秦氏顿了顿,继续堆着笑道:“不说别的,到时候二少爷的媳妇进门,她能不能把你当正经婆婆,那还两说呢!到时候岂不是连带这太太要受这些闲气?”

宣武侯夫人一听,果然是不得了的,若是这样,她还不如学着其他被庶子养的老太太那样,直接进庙里养老得了。

“亏你给我说了这一层,昨儿那不要脸的在我面前又哭又跪的,我将将就要被她骗了,还说她天生是做小的命,是她自己拖累了哥儿,好好的害的哥儿有娘的还比不上没娘的,你听听这话说的,岂不是说我苛待了她们娘俩,就顾着你们姐弟了?”宣武侯夫人一边说,一边叹息道:“幸亏你今儿回来,不然就老爷那个软耳根,只怕那不要脸的在耳边吹几天枕头风,魂都给勾过去了。”

秦氏听了宣武侯夫人这么说,便给她出主意道:“太太大可以这么回绝她们,就说老爷请旨册封世子,是因为翰哥儿的年纪到了,若是要给墨哥儿的话,还得等几年的,总要等墨哥儿稍微大一些才好。就说王府里头,听说我公公也才呈了请奏册封世子的折子,文信都已经二十了,这不也才刚刚有点消息。”秦氏为了这一点消息,可没少折腾,如今这事情总算是有了眉目,她的心思一下子放宽了,反倒忘了以前对王妃的恭敬,几日都不曾亲自去送这个送那个了。

再加上王妃身边有了一个刘七巧,秦氏见了她总有几分心虚,白日里见了,晚上也睡不好,索性每次都要避过她在的时候去才好呢。

宣武侯夫人看看这个混得很出色的庶女,心中老怀安慰,总算是散掉了点病气,笑着道:“等王爷归天了,到时候你就是恭王妃了。”她探了一口,挽着秦氏的袖子道:“你倒是也给你妹妹张罗张罗,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家,她被我惯坏了,我每每看上的,她总说这个不好,那个不行,连人家的面都没见过,就毫不留情的回绝了,正是让人不省心。”

秦氏想了想,拧眉道:“王府二太太家的大少爷,和月儿妹妹倒是同岁的,听说二太太也正帮他物色对象,不过我看着二太太似乎是属意她自家的那位侄女。不过……那姑娘从长相到人品,可没有一样比得上月儿妹妹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