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谢老三一边走一边自得,自己的这个大孙子,真的太给自己长脸了,不然自己家三房的三房,地少人少,家里穷,大家怎么会怎么热情。
一边暗暗自得,一边对自己孙子说:“你呀,就是年纪小,面皮薄。”
谢宁道:“爷爷,大家热情,是一片好心,咱们现在尚无大事,说说话也没有什么的。”
“就是,老三这是宁哥儿的仁义之处,你可不要教坏了宁哥儿”
只听得旁边有人插话道;
谢宁拱手道:“伯爷爷”
原来说话之人正是谢老三的哥哥,农家肥的事情关乎一年的生计,能够多有肥料,意味着多有收成;
村里小,那一家有什么行动大家都清清楚楚,虽然不知道具体情况,却也知道个大概。
得知谢宁想出了方法可以多弄一下肥料,他就一直关注这件事。
今天看到谢老三带着谢宁还有谢如方等几个人一起往地里跑,他就想着肯定是为了这件事了。
谢老三等一行人往地里走去,只见地里有几个大窝坑。
有东西堆在窝坑里,堆成一座座土堆,面上是一层土,一阵阵白烟从土里冒出来。
谢老三用锄头挖开表面的土,只见粪土已经黑黑的,谢老三用手抓感觉都润出油的感觉了,仅仅凭这边这感觉,谢老三就知道成了。
谢老二也惊奇的看着这粪土,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只要粪足够,粮食收入增加两层三层不是神话。
这年头地簿,粮食收入少得可怜,辛辛苦苦种下去,地薄的地方还不够种子钱。
谢继平他们小小年纪就知道,出去外面玩的时候拉尿要在自家的地里面,养地。
谢宁就见到一次谢继平在路边撒尿被谢来桐打了一下,当时她震惊极了,这才拼命从记忆里面找出了农家肥的堆积方法,实验了几次才弄出来的。
因为她年纪小力气弱,加上还要上学,没有时间,还是带着弟弟妹妹弄了好久才实验出正确方法。
为这悄悄从家里的牛棚里弄了几次农家肥,谢老三一直狐疑,却不能确定,只是心里暗暗感觉不对。
一天谢宁将他带到自家的林地看了,谢老三才知道,自己的大孙子办了这么一件大事,为此高兴得谢老三当天晚上多吃了两碗饭。
第二天就急急忙忙的让叫上全家人一起去,挖坑的挖坑,搂叶子,割草,然后碾碎成一段段的,撒上水透,然后一层叶子,一层猪粪,一层叶子一层牛粪的累计一层土的层层堆积,堆高起来。
整个过程大家都一直提心吊胆的,虽然已经试验过几次了,但是谢宁还是有些担心,因为为了堆肥,用掉了家里的农家肥,成功当然好,但是失败了就会影响家里的栽种了。
为此谢宁每隔几天都要来看,就担心发酵过度,温度太高,将效果都发没了,发现有塌陷冒热气了,谢宁赶紧通知一家人浇水翻动,如此循环两次,方才弄好。
这下已经是时间到了,肥料发酵得刚刚好。
谢老二说道:“宁哥儿好本事,旁边这些都是,平哥儿拿锄头来,我看看,”
将旁边的数个土堆一一挖开,众人都高兴极了,谢老三更是难得的将谢宁抱起来。
这世人表达情感特别含蓄,谢老三从谢宁读书之后就再也没有这么情感外露了。
谢宁尴尬极了,虽然他已经来这个世界8年了,但是还是不习惯自己是一个男孩子。
加上上辈子,自己已经是30多岁的人了,这样被长辈抱起来真的太羞耻,只能连声叫谢老三将自己放下来,谢老三心中高兴万分。
之前谢老三每天晚上都愁得睡不着觉,家里大人不多,孙子一年一年的出生。
人丁兴旺是好事情,但是人丁还都未长成,光养活长大就是大问题;
况且自己的大孙子,天资聪颖,眼看就是要考秀才当官的人,家里连饭都吃不上,怎么供应读书。
有了这肥料,同样的地,种得精细点,收成能加几成,再加上平时零零碎碎的收入,这日子就要好起来了,以后大孙子这书也能接着读下去。
谢老二也高兴,说道:“老三,今天这晚饭就到我家吃罢,我叫你嫂子将腊肉洗干净。”
“二哥,晚饭吃过了,这就回家了。”
谢老二接着又道“我家里还有过年打的酒,一起去喝一杯。”
谢老三连忙摆手,“二哥我这就回了,宁哥儿,带上弟弟们,回去了,你还要温书呢!"
说罢大步往家里去。
谢宁忙打招呼“伯爷爷,我们先走了。”
谢老二点头,心中想到,这老三还拿乔起来了,等到自己叫上爹地还有大哥一起到他家里问他,看他还嘴硬,想到此处,也就回家了。
原来谢家一族人原本是在景州下面普安县谢家庄人,虽然不是什么大族,却也算得上是耕读传家。
前朝末年,景州动乱不堪,民不聊生,匪乱升起,又恰逢灾年,谢氏族人分崩离析,纷纷逃难去了
在逃难路上,谢家数十房人失散各地,现在板桥这一支的谢氏族人的先祖乃是谢氏士先。
逃难途中先祖士先的父亲叔伯都没能存活,留下士先母亲李氏带着士先要饭到了板桥。
当时正是乱世,社会动荡不安,李氏携带者幼子,生活无以为继,遂改嫁给板桥的刘姓人家。
得刘姓人家养大,后成家迁出刘家,定居到谢家湾,成家立业,生子二人;为绍荣绍华,谢老三乃是邵华的第三子,乃是二房三房,幼子的幼子。
务农为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得亏宋家夺得天下,建立新朝,目前传至3世,社会开始平稳,官员对地方的治理加强。
地方官员迁入人口,教化地方,劝农扶桑,方才勉强维持生活,但也活得艰难。
所以对谢氏来说,能够有增加土地收入的方式,算得上是老天赏脸了。
谢老三一边往家里走,一边心潮澎湃,心中有很多感念,这种感觉跟谢宁一次就顺利考过资格考试的时候的心情是一样的。
谢老三刚刚成家之后,就出来独立门户,他和李氏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每天都只拼命干活,那天要是少干活了,就害怕吃不上饭了,所以只能每天都在地里埋头苦干,一年到头不得停歇。
家里贫穷,其他兄弟也没有当一回事儿,这下自己家要起来了。
自己大孙子找到了这个增肥的方法,亲兄弟家怕是躲不过了,其他人可不能告诉,这个可以留着作为传家宝,把这个方法传下去,子子孙孙种地都不用担心了,都会丰收的。
得亏谢宁不知道自己爷爷是这么想的,不然得震惊体刷屏。
但是谢宁也能感觉得到谢老三内心的纠结,谢老三就是普通的农人,对他来说,积肥算得上是宝了,舍不得让出去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哎,还是自己年纪太小了,不能给家里带来更多的改变,让谢老三把肥料当宝。
谢老三回家之后就让李氏把自己的酒拿出来了,酒非常劣质,但是谢老三是非常宝贝的。
朝廷害怕抛费粮食,因此对用粮食酿酒管得很严格,物以稀为贵,酒就成了农家的宝贝。
谢老三非常珍惜,只有遇到特别高兴的时候才倒上半碗,然后一口一口的抿,抿了一口,就小心的放下。
然后说话,就连三个儿子也是只能特别高兴的时候才分一点点,这次就是。
一家人都在老两口的堂屋的火塘边坐着,天冷,也不吝啬柴火了,一家人一个火堆。
李氏起身,数着人头拿来了几根阴玉米,大人一人一根,小孩两人一根,当然谢宁除外。
这是秋天,玉米成熟之后,有部分长得不好,干瘪,还是嫩的,个头又小,就被一起搬回家煮熟晾干成了零食。
小李氏接过玉米,放火堆边上烤,平哥儿他们欢呼起来,谢宁看了一阵心酸。
在现代,谢宁虽然是农村的,但是遇到了好时代,谢宁爸爸妈妈也踏实能干。
所以谢宁虽然在农村长大,也干一些农活,但是都是意思意思。
而且她打小成绩不错,所以父母就直接让她好好读书,送她读大学,支持她读研究生,零食也是从小就不怎么缺少,那里像谢平他们,一点干巴巴的玉米就满足了。
“你们都是当爹的人了,我也不瞒你们,也是和你们商量商量的意思,我刚刚和宁哥儿一起去看了咱家的肥料,弄出来了,一点都没坏,我是想着,这积肥的法子是一个宝贝,咱家留着,我想了,谁都不能说出去。”
谢老三抬头,静静的看着一家人,见三个儿子都赞同自己的主意,只有大孙子在一旁怪模怪样的,眼珠子滴溜溜的转,一看就是不赞同。
谢老三见大孙子这样,心里也没底,只因为这大孙子从小就会讲理,自己拿他没办法,他想要的都能达到,
李氏接过话来“老大媳妇,老二媳妇,老三媳妇,尤其是你们,嫁过来就是我们谢家的人了,这个宝贝法子不许回娘家提。”
小李氏和杨氏孙氏对视几眼,这一秒平时那些龌龊都不存在了,只觉得心里不得劲。
谢宁已经来这个世界8年了,却还是不习惯大家把什么都当宝,现代社会,网络咨询发达,什么都有。
作为一个阿婆主,她都习惯各大领域的大阿婆主什么都会,什么都分享。
谢老三把一个积肥的方法当宝,谢宁心里弹幕刷过,只能告诉自己,求同存异,大家包容她的爱干净,太舍得,他也要理解大家的不舍得,因为拥有的太少。
但是这件事谢宁却要说服自己家人,大家都生存艰难,一个小小的积肥法子罢了,何必捏在手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