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百岁之好,一言为定 > 百岁之好,一言为定 第94节

百岁之好,一言为定 第94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百岁之好,一言为定!

她心里甜蜜又高兴,表面上还要谈公事:“营业额在持续上涨,下个月新产品上线,净利润一定会更高的。”

蒋正寒的办公室几乎是全透明,他仍然握紧了夏林希的手,指尖抵着她白嫩的手背,占便宜一般来回磨蹭,也不管他的员工会不会看见。

他说:“新产品上线以后,预计的利润在六位数。”言罢又笑了一声,说出公司目前的不足:“技术团队还是缺人,谢平川在找他的同学,营销和推广也很重要,我们打算多招几个业务员。”

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夏林希光是投资的钱,就远不止一个六位数。但她听完这样的消息,依旧表现得十分开心,她忍不住表扬了一句:“大家都很努力,你也非常优秀。”

蒋正寒的预测得到了验证。这一年的冬天来临时,他们2.0版本的产品上线,其中云存储的功能得到了强化,服务对象包括所有的公司和个人。紧随其后的是云数据分析服务,也同样推出了一个改良版本,加上新的图片鉴黄和广告过滤手段,他们终于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崭露头角。

客户数量呈现指数爆炸趋势,一路都在往上飙升。谢平川费尽一番心思,从各大公司挖来他以前的同学。蒋正寒挂出高薪,开启了一条社招通道,然而条条框框不少,技术要求也高,胆敢前来应聘的人,终归只占了一小部分。

公司的人手依旧紧缺,自从进入了新的一年,全公司上下没有不加班的人。经常是到了深夜十二点,公司里仍然亮着几盏灯。

此时又逼近期末考试,包括总经理在内的八.九个人,甚至还是大学的在校学生。

不过蒋正寒不怎么需要复习,他把专业课的课本浏览一遍,基本就已经烂熟于心,至于其它的文科课程,他只打算混一个及格。

蒋正寒的大学同学与他想法一致,他们几个人组建了一个小分队,考试前三天才开始复习。好在他们的老师要求比较低,考试的题目与往年重合度很高,只要刷完往年的试卷,就必然可以及格。

夏林希和他们不同,她坚持每门课高分,每天在学校和公司来回跑,一天到晚都风尘仆仆。北京的一月份很冷,她有时会手脚冰凉,蒋正寒握着她的手,捂了一会也不见热——他没过几天就买了一辆车。

新车到手的第二天,夏林希惊讶不已:“不是要先摇号,才能买车吗?”

“去年摇了一个号。”蒋正寒握着车钥匙,给她拉开了车门,准备送她去学校。

冬日的早晨,阳光格外清冽,小区里还有遛狗的主人,以及晨练的老人。蒋正寒坐在驾驶位上,还没有系好他的安全带,夏林希就趁机偏过头,挨近他的侧脸亲了一口。

蒋正寒的车其实不贵,他大部分的收益都投给了公司,余下的那一部分,又寄了不少给父母。

因此这一辆属于他的新车,只是一款比较普通的车型,工作几年的白领都能负担得起。

夏林希却道:“你这么年轻,就能自己挣钱买车了。”她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从包里拿出了她的手机:“我要把这件事告诉我爸爸。”

在此之前,夏林希遇到什么事,很少会通知她的父母。然而时至今日,为了给蒋正寒刷好感,她经常在父亲面前说好话。她和父亲的微信聊天记录里,有一半的内容都和蒋正寒相关。

蒋正寒发动了汽车,单手握着方向盘:“帮我转告岳父,我一定好好照顾你。”

蒋正寒刚说完这一句话,夏林希偏头看向了窗外,微卷的长发散在耳后,像是铺开的柔软织锦,冬日的阳光透过车窗,她的头发黑得发亮。

蒋正寒没有看她,他双眼直视着前方,始终在注意路况。夏林希在车窗上画了一个爱心,表面上仍然要嘴硬道:“你不能叫我爸岳父,我上次就说过了,我还没有嫁给你。”

不过话说回来,除了蒋正寒以外,她也不想嫁给任何人。

当然她不会说出心里话,但是蒋正寒开门见山道:“等我一年,法定结婚年龄是二十二。”夏林希还没有回答,蒋正寒又问了一个问题:“你喜欢什么样的戒指?”

他仍然在开车,却考虑起了终身大事。

夏林希抱紧了自己的包,恰在此时,她的手机传来一声提示音,显示了父亲的微信回复。她低头翻着手机,瞧见父亲这样夸赞道:“你们年轻人真是不得了。”

随后父亲问道:“快到寒假了吧,你们什么时候回来?让正寒来找我,我和他喝一杯。”这一句话结束之后,甚至跟了一个微笑的表情。

父辈与他们这一代不同,用一个微笑的表情,真的是代表微笑的心意。

夏林希握着手机,再次看向蒋正寒:“你刚才是在求婚吗?”她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我没有戴过戒指,不清楚什么款式好看。”

言罢,她恢复了矜持道:“我这么说,也不代表我会答应你。”

前方不远处的位置,恰巧亮着一盏红灯。此时是早上七点多,一路上也没有堵车,蒋正寒停在路口处,低笑了一声道:“没关系,我会等到你答应。”语毕还伸出一只手,在她的脸上捏了一把——她的皮肤雪白如玉,手感也好得不像话。

夏林希往前坐了一点,没让他再碰到她的脸,她望向了前方目的地,发现人行道上有一个同学,似乎正在使劲和他们招手。

那人正是徐智礼。

两分钟之后,夏林希到达学校。

她拎着书包下车,转身和蒋正寒说:“我去图书馆学习了,你先回公司吧。”话音未落,徐智礼朝他们走近,夏林希再次和蒋正寒告别:“好了,晚上见。”

蒋正寒开车走了,徐智礼没见到他。

冬日早晨的气温极低,呼出的气息凝成白雾,夏林希拉高了羊毛围巾,抬步走向学校的大门,徐智礼出声喊住了她,刚走过来就问了一句:“蒋正寒买车了?”

徐智礼开公司的事情,夏林希多少有所耳闻。他和蒋正寒所做的云服务,有一部分是比较相似的,换句话说,两家公司属于业内的竞争关系。

夏林希还在斟酌措辞,徐智礼却在刨根问底:“我听别人说了,蒋正寒的公司开起来了,科技新闻都能看到,投资方的来头不小啊。你们现在有多少客户了,每个月营业额过万了吗?还缺新人吗,我给你们介绍几个。”

徐智礼问了一连串的问题,夏林希只回答了最后一个:“谢谢你关心我们,但是现在公司规模小,人多了管不过来。”

“你不和我说实话,是没把我当朋友吗?”徐智礼笑道,“我在网上看到了你们的招聘消息,一个月给的工资很高啊,你们这么快就能挣钱了。”

第104章

其实夏林希也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能挣钱了。

自打公司成立以来,不是没有遇到困难。二轮融资成功之前,谁也不知道这条路有多长,哪怕公司发展到了如今地步,仍然有一大堆需要解决的麻烦。

徐智礼发现夏林希不说话,当即认为夏林希生气了——他的目光有些游移,笑容却很坦荡:“你不想说就算了,我也是关心你们。”

夏林希反问道:“你们公司的状况怎么样?”她和徐智礼并排行走,两个人拉开了一段距离,倘若从远处看他们,并不像一对好朋友。

冬日的早晨,天光只是微微亮,四周却有匆忙的同学,按出自行车的铃铛声响。除此以外,还有教学楼的读书声,风吹落叶的沙沙声,伴随着他们前行的脚步,填补了此刻对话的空白。

他们各自沉默了几秒钟,夏林希转移话题道:“期末考试快要结束了,大二也过去一半了。”

徐智礼心不在焉地点头,敷衍着回答了一句:“时间过得可真快。”他手上拎着公文包,里面还装了几份合同文件,但是想起蒋正寒公司的现状,他或多或少都有点没底气。

快到教学楼的时候,徐智礼又开口说:“光阴似箭呐,好像我昨儿才上高中,今天就快大三了。”

他一级一级踏上台阶,旁敲侧击道:“我这人从小学开始,就梦想有自己的公司。那时家里人没当回事儿,老爸逼我参加奥数班……我不喜欢数学竞赛,还得装出一脸的喜欢。”

夏林希搭着扶手,侧目看向徐智礼,她并不是很清楚,为什么他忽然提起往事——但是他们这些成绩好的学生,谁没点类似的辛酸史,夏林希以为他要和她比惨,当仁不让道:“参加奥数班,还是有一些用的。”

她说:“我小学六年级,报了七个辅导班,钢琴英语、书法奥数、瑜伽健美操什么的。我妈说她挣的都是血汗钱,我要是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她的时间和精力。”

徐智礼轻抽了一口气,他原本想把话题扯向公司,介绍他少年时期的志向,拉进和夏林希的距离,顺便从她嘴里套一点话。但是听闻她的童年,他忍不住问了一句:“不可能吧?你小学不出去玩吗?”

夏林希道:“很少出去玩,也不看电视,偶尔从图书馆借书,带回家里偷看。”她背着一个双肩包,长发被风吹得微乱,手指上沾着水笔印——这让徐智礼想起来,他们其实还只是学生。

学生的本职是什么?是学习,进步,自我磨砺。

他有一瞬的彷徨。

然而彷徨过后,他想起刚起步的公司,得到融资的蒋正寒,依旧放不下心中的忌惮。

时间确实过得很快,一月份转眼结束,二月份接踵而至。

蒋正寒的公司陆续招了几个新人,员工总数第一次达到了四十。春节前公司放了一个礼拜的假,蒋正寒就像一些民营企业的老板,给每个人准备了一个红包——只是夏林希的那个格外单薄。

她旁观别人的红包,看起来都很厚的样子,只有自己手上的那个,单薄的让她不忍拆开。

那是放假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其他员工接二连三地离开,节能灯一盏一盏地熄灭,陈亦川还在一旁调笑道:“夏林希,你的红包里,装了多少钱啊?”

夏林希把红包塞进口袋里:“重要的不是钱,是心意。”这并非她的心里话,她心里其实有点酸。

陈亦川没有戳穿她,他抱着一沓草稿纸,在座位上收拾东西,脸上还带着调侃:“真是对不住,公司发个红包,我都赢了你啊。”言罢他转移目标,看向了顾晓曼:“顾晓曼,你红包里有多少钱?”

顾晓曼还在做账,听见陈亦川叫她,她脸都没抬一下:“我的红包金额,和你一样啊。”

陈亦川挑眉:“你怎么知道我拿了多少?”

键盘噼里啪啦地响着,屏幕上光标闪动,今天的工作即将结束,顾晓曼回答了一句:“每个人的红包数目,走的都是公司账户,你说我知不知道?”

陈亦川拍着桌子道:“这可都是公司机密,你要小心点,千万别泄露出去。”

顾晓曼双手按住键盘,终于抬起脑袋看他:“我签过保证书,还按过指印,如果我泄露了,是要坐牢的。我们老师说会计这一行,干得好了住医院,干得不好进监狱。”

她向陈亦川表明清白,陈亦川却不以为然道:“哎,大过年的,什么监狱医院的。”他走到她的身旁,左手按住了她的肩膀:“顾晓曼同学,你看我们公司这势头,迟早走上人生巅峰。而你呢,作为公司的元老之一,手里握着股票和期权,坐着财务部长的位置……”

办公区里安静一片,除了总经理办公室外,只有顾晓曼的头顶,还亮着一盏白色的灯。

陈亦川背靠墙壁站着,他的左腿微微弯曲,膝盖顶到了桌子,左手还搭在顾晓曼的肩膀上。顾晓曼挪动自己的腿,不经意间碰到了他,她敲键盘的速度变慢,脑子里除了一堆数字,还冒出了一些复杂感情。

顾晓曼出声问道:“你是怎么看待公司的?我亲眼看着它一天天长大,感觉就好像……”她的思维忽然阻塞,停顿了一会儿,找到一个恰当的比喻:“像是小时候搭积木,每天攒一个方块,一个长条,终于拼出了合适的样子。”

陈亦川俯身靠近她,目光定在她的脸上:“我小时候不玩搭积木。”他陷入了回忆,跟着补充了一句:“六七岁的时候,喜欢玩四位数的加减乘除。”

顾晓曼闻言扭过头,她刚准备和他说话,鼻尖却擦过他的脸。亲密接触的那一刻,他非但没有躲闪开来,反而若有所思了一阵,像是寻到了什么新奇的事物,非要亲身尝试才能罢休。

他的好奇心与生俱来,像是一条初生的小狗,无所畏惧,也不容退缩。

四周的气氛陡然暧昧,连灯光都变得灰暗——顾晓曼恍然想起,夜里十点半以后,写字楼开启声控模式,如果他们不发出声音,这一盏灯就不会再亮了。

黑暗与寂静相互交融,电脑显示屏却在发光。陈亦川愈加凑近了一点,蜻蜓点水一般亲她的额头,他的侧脸倒映在显示屏上,凸显了高挺的鼻梁,和棱角分明的轮廓。

顾晓曼双手沉在键盘上,视线不曾离开屏幕,她憋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憋出来一句话:“你现在……现在对我这样,我高三表白算什么?”

陈亦川听到这个问题,他也有一点发懵了,左手却没有放开她。他心想一件事做到底,绝不可能中途退缩,于是他干脆弯下腰,吻在了她的唇瓣上。

顾晓曼不言不语,头皮却在发麻,脑子里闪过很多片段,却无法连成一个画面。但她应该怎么办,她又能怎么办?

她拽上陈亦川的衣领,手指把他的领子绞成一团,他还穿着一件运动外套——不负他高中时代的美名,闻名远扬的帅气又阳光。

公司里不止有他们两个人,几步远的总经理办公室,夏林希躲在一株盆栽后,目不转睛将他们望着。

蒋正寒蒙住她的双眼,抵在她耳边问道:“你刚才要和我说什么?”他的唇角贴着她的耳尖,有意无意轻碰了两下,让她忽然有一种想法,此时此刻,这个公司里的人,里里外外都不正经。

夏林希抬起了双手,搭在他蒙眼的手上:“我要问你一个问题。”她抬起了下巴,似乎有些生气,而且是不想忍的那种生气:“为什么我的红包那么薄,我的代码质量很差吗?老杨和谢平川都表扬过我……”

“我也表扬过你,”蒋正寒抓错了重点,“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在家里。”

夏林希挑明道:“我的奖励还没有陈亦川的一半……”她一句话还没说完,蒋正寒从她口袋里拿出那个红包,当着她的面拆开了——里面果然只有一张纸,不过纸片的夹层之中,贴着一张银.行卡。

“密码是你的生日,”蒋正寒把卡递给她,“因为红包塞不下,只能用一张卡存着。”

夏林希犹豫了片刻,还是接到了手里。她双手捧着银.行卡,随即向后退了一步,同时也很入戏道:“谢谢老板。”

仿佛一个受到优待之后,真心感谢老板的女员工。

老板抬起一只手,摸了摸她的头顶,好比一种无声的鼓励。

次日便是春节黄金周,蒋正寒和夏林希都没有回江明市,为了赶在三月份之前调整架构,他们几个选择了春节留守。除了蒋正寒和夏林希之外,顾晓曼与陈亦川也没有回去,好在他们的父母都算开明,问清楚他们在忙什么以后,都用行动表达了一番支持。

夏林希却是其中的异类。她和父亲打完电话,解释了今年回不去,父亲似乎有一点失落,但也没有多说什么。过了不到两个小时,她的母亲打来电话,劈头盖脸一顿训斥,训得她无法出声反驳。

母亲道:“你今年寒假回不来,以后就都别回来了。”

夏林希赶忙解释:“妈妈你听我说,我只说两句话。”她从座位上站起来,压低了声音继续道:“我们已经开始挣钱了,如果你登录官方网站,可以测试公司的线上产品。”

她的母亲没有顾及产品,下了一个最后通牒:“小希,妈妈再问你一遍,你今年寒假回不回来?”

夏林希环顾四周,瞧见谢平川和蒋正寒交头接耳——谢平川的父母都在美国,他有好几年没回去了,今年的谢平川也和去年相同,春节期间仍然选择加班加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