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百岁之好,一言为定 > 百岁之好,一言为定 第21节

百岁之好,一言为定 第21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百岁之好,一言为定!

夏林希侧身坐着,手里握了一支笔,在草稿纸上默写反应式,蒋正寒拿了另一支笔,在她的笔迹下画出一条杠:“这里要写可逆符号么?”

“这不是酯化反应,是分子脱水反应,”夏林希解释道,“所以不能加可逆符号。”

话虽这么说,她仍然动了笔,在箭头下补了一个爱心,画完就拿手指盖住,好像做贼一样小心翼翼。

蒋正寒低笑一声,同样写下了心形线的参数方程:p=a(1-cosθ)。

根据这个方程式,可以画出完整的心形,夏林希仔细想了想,在一旁补上了二维方程,蒋正寒停顿片刻,手指擦过她的手背,写了几行三维成像的代码。

“这是什么?”夏林希问。

蒋正寒回答:“彩色的爱心。”

夏林希耳根微红,试图岔开话题:“我们不是在学理综么?”

“嗯,是化学,”蒋正寒拨开她的手指,笔尖指着最初的红心,“一个不可逆的反应。”

一个不可逆的反应,指的是她的方程式,还是穿过了箭头的红心,或者是并未言明却已经坦诚的心意。

夏林希抬头看他,只觉得没办法好好学习了。

第二十三章

距离上课还有十分钟,坐在窗边的同学忽然回头,喊了一声:“蒋正寒,外面有人找你。”

门外站了几个竞赛班的男生,衣领上别着计算机校队的徽章,大家都戴着一副框架眼镜,只有蒋正寒是个例外。

他站在他们中间,多少有一点显眼。

夏林希捧着水杯出门,刻意从他们身旁经过,听见蒋正寒开口道:“想做数据分析,首先要有数据,模型还没有建好,你们怎么参赛?”

某一位男生回答:“我们都被保送了,最近闲着也是闲着,就随便报了个名,没想到下个月就是决赛,坑得要死,恐怕来不及了。”

提到“保送大学”,另一位男生插了一句:“我说个题外话,蒋正寒,你当年没参加校队,真的太可惜了,不然凭你的本事,肯定能保送啊。”

夏林希心想,她放弃的保送名额,要是能给蒋正寒就好了,她觉得他才学兼优,勤勉上进,不过没有用分数表现出来。

当然那些名额也没有浪费,都被班主任分派给了别人。

次日一早,班主任在课间公布了一个名单,也即本班甄选的保送生名单,张怀武听完以后,当即发出了质疑:“不对啊,怎么没有我夏姐?”

“我退出了,”夏林希道,“和陈亦川,孟之行一样。”

张怀武分外吃惊道:“夏姐,你三思啊!”

他向前伸手,扯住了她的书包:“我们班的时莹女神,经常考第四名,或者第五名吧,她都能保送,你怎么不保送啊?还有那个高沉,感觉从没进过前五啊,他凭什么占了你的位置?”

书包坐落在椅子上,也在夏林希的背后,张怀武扯了没多久,便被蒋正寒拉开了手。

夏林希没有回头,并未瞧见这一幕,她心不在焉地转笔,不假思索地答道:“假如我参加高考,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那我为什么还要保送?”

她说话的声音很轻,然而前排的男生依旧听见了。

坐在夏林希正前方的,就是这次保送的受益者,张怀武口中的高沉同学。

学生时代有很多这样的同学,虽然大家同在一个班,彼此却没什么交集,多年后回想起来,甚至不记得对方的相貌和名字。

高沉时常觉得,经年累月之后,他就是一个注定被全班忘光的人。

他成绩不差,位居前十,相貌不丑,五官端正。

但他在班上很少说话,也没什么谈得来的朋友,他和所有人都是泛泛之交,大家见面点一个头。平常同学聚会,几乎没人叫他,通常都是别人聚完了,他才知道这件事。

高沉曾经认为,他和夏林希是同一种人,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没有功夫去顾虑别的事。对于他们而言,成绩是一座大山,只要这座山还在,就没有放松的时候。

但他很快又发现,夏林希和他并不一样,她远比他受人瞩目,凡事都能做到最好,勤奋好学拼劲十足,令他感到望尘莫及。

现如今,连一个保送生的名额,也是她不要了以后,他才能顺利地捡漏。

这种感觉就类似于,有人一掷千金,有人一贫如洗,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人与人之间是如此的不同,以至于夏林希他们轻易放弃的东西,是排名靠后的学生得不到的待遇。

但是高沉他很珍惜,所以他回了一句:“你高考的结果,不一定有保送的结果好。”

夏林希也不生气,她依然平静道:“等到明年六月以后,你再对我说这句话。”

明年六月何其遥远,又何其迫近,高考倒计时一天一天地减少,老师布置的作业却是一天一天地增加,保送工作转眼进入了尾声,大多数同学仍要按部就班地高考。

几个保送成功的学生,则获准不再来上课,比如生物课代表时莹,以及坐在夏林希前排的高沉。

那些空掉的座位,就好像一把达摩斯之剑,时刻悬挂在头顶,提醒着周围的同学——已经有人半只脚迈入了大学,避开了高三最艰难的阶段,前方的道路依旧曲折,他们却是一批最早的胜利者。

张怀武心中羡慕,却也无可奈何,为了排解这种忧愁,他买了几份游戏画报,藏在自己的抽屉里,打算下课的时候偷偷看。

高三的生活如此辛苦,总得有一点精神寄托。

另一组的男生瞧见一本画报,也拿过去看了两天,一来二去,画报便在全班传阅,还有人给它拍了照片,上传到了他们班的微信群。

让全班为之一惊的是,群里潜伏着班主任,游戏画册出现没多久,何老师便说要彻查全班。

张怀武吓破了胆,拽住蒋正寒道:“正哥啊,你编程搞得那么好,怎么都不提醒我,微信群里有一个班主任!”

蒋正寒回答:“班上三十九个同学,群里有四十个人……”

他在草稿纸上涂涂写写,代换了许多数学公式,多个二阶偏导数相互叠加,组成了一个多元函数的方阵,但在张怀武看来,简直就是鬼画符。

张怀武拖过椅子,努力靠近了一点,神色凛然地发问:“我没注意过人数,所以忽略了班主任,正哥你说,事情弄成这样,我要怎么办才能掩人耳目?”

蒋正寒停笔,片刻之后答道:“来不及了,班主任在门口。”

这话太过惊悚,张怀武根本不信,然而当他抬起头,才惊觉何老师站在门口,冲着他招了招手。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他打了一个寒颤,大义凛然地跨出了座位,行至半路,又走回来拉上了蒋正寒。

夏林希问了一句:“你的游戏画册和蒋正寒有关吗?”

“没有关系啊,”张怀武答道,“但是何老师说了,让我和蒋正寒一起,滚去他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不仅有何老师一个人,还有尖子班的语文老师,物理老师等等,为了明白发生了什么,夏林希揣着一本错题集,守在语文老师的桌前请教问题。

表面上是为了请教老师,实际上是为了偷听班主任和蒋正寒的对话。

语文老师全名赵宁成,任教大概十年,仍然显得年轻,许是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看起来好像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

赵宁成原本在改作业,但他抽出空闲,翻开了夏林希的错题本,接着开口问她:“哪里不懂?”

夏林希回答:“请问在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中,要怎么分析……”

她的语文学得很好,好到问不出一个合适的问题。

几乎所有的题目类型,都能快速联系到答案,所以她不知道问什么,才能体现她确实不懂。

不可否认,优等生也有一些属于他们的困扰。

赵宁成见状,便给她讲解文言文的分类,他一向是一个极有耐心的人,在对待好学生的时候,这种耐心可以翻倍。

与之相反的是,蒋正寒这一边,班主任暴跳如雷。

“还有几个月高考,你们心里没数么?”班主任拔高了嗓门道,“有时间看游戏画报,没时间写数学作业,普通班的学生都不敢像你们这样!”

张怀武大气不敢喘,蒋正寒却平静如常,似乎已经习惯了。

画报是张怀武带过来的,由于他和蒋正寒是同桌,因此无意牵连了对方,说到底,蒋正寒有一点冤,但他也没有出声解释。

夏林希心想,可能不是因为不想解释,而是因为解释了也没用。

这次月考,蒋正寒仍然是倒数第十,比起原来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依照尖子班的平均水平,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两米之外的地方,班主任劈头盖脸一顿骂,手中的画报一甩,全部散在了地上。

赵宁成抬起头,试着劝了一句:“何老师消消气,第一堂课下课以后,学生们还要跑步。”

然而何老师却说:“不用跑步了,得让他们长记性。”

他把双手背到身后,盯着张怀武和蒋正寒道:“你们两个,待会都给我写一份检讨,至少八百字,申明从今往后,不会再把杂书带到学校。”

何老师抽烟上瘾,身上一股烟草味,离得稍微近一点,就让张怀武打了个喷嚏。

打完喷嚏,他连忙说好,随后很怅然地望向了窗外。

入秋以来,天气愈发干冷,最近西伯利亚的寒潮来袭,使得昨晚下了一场小雪,雪后的操场茫茫一片,像是被谁撒了一层盐。

高三的学生下去跑步,校内广播沉寂了片刻,陡然奏响一曲慷慨激昂的音乐,夏林希跟在队伍后面,不可思议地惊叹道:“你怎么来了,检讨写完了吗?”

深秋霜降,寒风依然凛冽,前排的学生开始跑动,仿佛多米诺骨牌一样,渐渐蔓延到了后方。

她一边跑步,一边说道:“对了,还有我上次听见了,你和计算机校队的人,在做什么数据建模比赛……”

“建模完成了一半,”蒋正寒回道,“快结束了。”

言罢,他想起来什么,所以又补充道:“下个月把金牌送给你。”

“为什么送给我?”

“你不是喜欢狼狗么?金牌的背面,刚好印了一只。”

第二十四章

蒋正寒话音落后,夏林希信以为真,她侧过脸看他,不明就里地问:“为什么金牌的背面,会印一只狼狗?”

按理说,一个数据建模大赛的奖牌,应该印着主办方的标记,因此夏林希十分费解,一个什么样的比赛,才会用狼狗来做标记。

谜底在十一月揭晓,彼时正值一节早读课,班上同学埋头背书,室内外的温差比较大,窗户上也结了一层水雾。

由于这层雾气的保护,班主任无法蹲守在窗外,侦查教室内的情况,因此全班同学都很放松,也很感激越来越冷的天气。

张怀武拿了一本游戏画报,放在大腿上偷偷摸摸地看,诚然他上个月才写了一份检讨,而且还拖累了蒋正寒,但他实在是忍不住了,心头仿佛有蚂蚁爬行,痒到身不由己。

蒋正寒写一份检讨,大概需要十分钟,八百字的检讨,他信手拈来一气呵成,明显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但是张怀武仍然过意不去,他一边看着画报,一边在心里想,如果这一次不幸被抓,那他说什么也不能牵连蒋正寒。

想到这里,他抬头看了一眼同桌。

却见蒋正寒掏出一个盒子,送给了前排的夏林希。

夏林希打开礼盒,手指擦过红色锦缎,锦缎之中卧着一块金牌,映着灯色流光溢彩。

她翻到金牌的背面,发现了主办方的徽标,果然是一只狼狗,下方刻写了英文,大致一看,是本次竞赛的名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