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锦娇记 > 锦娇记 第102节

锦娇记 第102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锦娇记!

见他脸色苍白,说话的时候,声音都在颤抖,太皇太后终还是放过了他。

太监是无根之人,这些人,怎可能有胆子在自己面前说谎。

想到这个时候新帝若真的有个什么不好,太皇太后虽不喜新帝,虽早有别的心思,可这当口,她还是忍不住有些慌乱。

一旁,桂嬷嬷上前道:“主子,皇上只是偶然风寒,过几日就好了。”

一句话说的太皇太后猛的回过神来,是啊,只要她说皇上一切安好,谁敢说皇上不好。

见太皇太后终于缓和了神色,桂嬷嬷缓缓又道:“主子,靖南王纵有野心,可我们手中还有淑太妃。三皇子若枉顾淑太妃生死,那便有违孝道,就冲着这个,他也不敢轻举妄动的。”

太皇太后点点头,“说来哀家也有些时日没见淑太妃了。她这整日吃斋念佛,翊坤宫也被她搞得乌烟瘴气,也不知听闻靖南王起、兵,是兴、奋多一些,还是惧怕多一些?”

太皇太后这话才出口,却见外头突地下起了磅礴大雨。

听着外头的雨声,太皇太后透过窗子看向外面的天空。

半晌,缓缓开口道:“往年这个季节,未曾有这么大的雨吧。”

“主子,这是上苍在谴责靖南王这等谋、逆之人呢。”

桂嬷嬷这话瞬间说的太皇太后心里顺畅许多。

是啊,靖南王这等反、贼,老天爷也看不过去了。

乾清宫发生这么大的事情,能瞒得住别人,可怎么可能瞒得住许蕙。

往常这个点上,皇上总会往她宫里来,折腾着要在她宫里留宿。可今个儿,乾清宫那边却是丁点儿动静都没。这也太反常了。

皇上对她的敬重和依赖,纵然不来,也该打发小太监往她这里传话的。

却在这时,有消息传了过来,皇上染了风寒,今个儿不能来了。

凭着许蕙的敏锐,这大半夜惊动了太医院一干人,太皇太后也亲自往乾清宫去,最后却轻飘飘的说是染了风寒,这确实太匪夷所思了。

不过她这样的疑惑没持续多久,因为第三天一大早,就听闻皇上已经病愈,还去上了早朝。

太皇太后那边也是松了一口气,可还没半个时辰,总管太监急匆匆进来回禀,说是坊间有了流言,说皇上得了癔症。

“乱、臣贼、子,乱、臣贼、子!”太皇太后不用想,也知这消息会多么致命。

“到底是谁传出去的,哀家已经下了禁口令,太医院那边,是谁如此包藏祸心!”

太皇太后气急之下,就要把当晚来乾清宫的所有太医都下狱。

桂嬷嬷忙拦了下来:“主子,您且息怒。这个时候,您若是把这些太医下狱,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到时候,我们更是被动,更是解释不清了。”

“而今之际,我们也只能静观其变了。”

太皇太后也是气急之言,她当然知道这个时候,万万不能轻举妄动。可她如何能气得过。

那日她下了禁口令,可今个儿外头却还是那么多流言蜚语,她这太皇太后,未免太窝囊了。

是谁?

到底是谁?

她是铁定要查出来的。

有句话说的好,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太皇太后不能直接对太医院那些人动手,可不代表她会任由外头流言蜚语不管。这不,东厂那些狗腿子因着这事,一下午就逮了好多人。可让太皇太后难以置信的是,事情却是愈演愈烈。

朝臣们也都上折子,委婉的问起了新帝是否龙体安康。

太皇太后气的直接摔了折子。

“怎么会这样?”

☆、第171章 牝鸡司晨

京城的雨就这么足足下了半月有余, 可关于皇上身子欠安的流言, 却丝毫都没有消减的意思。东厂几乎天天都在抓人, 乱葬岗那边, 也天天往那里丢人。整座京城, 原本就因为靖南王反叛之事,压抑的厉害, 而今, 空气中更是弥漫了一种凝重的气息。

镇北王府

傅祈钰手执白玉茶杯,明天一大早,他就要离京了。这几日,宫里连下两道圣旨,让他速速离京,看来,太皇太后是真的急了。

可这临走了, 他却有些放不下心来。

虽他早就安排好一切,即便京城真的有变,那三千暗卫也绝对会护得姝儿平安。

这一刻,他是真有一种冲动, 带着眼前这人儿,随他一起离京。

许姝轻轻的抚上他的手,早在几日前, 她就看出了他的不安。正所谓关心则乱,虽两人早已大婚,这些日子, 大多都腻在一起,可许姝却是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己在对方心里,远比自己想的要重。

其实,她又何尝想分离。可这一步是必须要走的,太皇太后笃定靖南王大军不可能渡过长江,听闻甘肃总兵给太皇太后想了一个好法子,届时可用火箭击退叛、军,更有人暗地里宽慰太皇太后,说靖南王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其实并不得天下民心,再不济,他们只要守住长江,大曜国虽只留半壁江山,可只要守住,那便危及不到京城半分,更不可能危及太皇太后丝毫。

太皇太后久居深宫,听着这话,嘴上虽痛骂着,可心里,却终于是暗暗松了一口气。是啊,只要京城好好的,她有何惧?她仍然是大曜国最尊贵的女人。

可许姝却知道,这长江,守不了多长时间。靖南王岂非是傻子,真的被这火箭困住。何况,变数最大的无外乎人心二字,加之近来太皇太后独、断专、行,有不少朝臣上书致仕,可这致仕的背后,却有多少人暗中投靠了三皇子。

所以,王爷如今最需要做的,便是离京。隔岸观火,坐收渔翁之利。

“王爷别担心,我能照顾好自己的。何况还有爹爹和外祖母在,太皇太后即便真的动什么心思,也得忌惮爹爹和外祖母。”

这个时候,容不得任何犹豫。否则,到时候宫里一句抗旨不尊,暗指王爷另有野心,那王爷就被动了。

听她这么说,傅祈钰微微勾了勾唇角:“怎么办?本王觉得自己已经离不开你了。”

许姝噗嗤一笑:“王爷又说胡话了。”

“皇上虽小,可皇上也不是傻子,加之这几日外头的流言蜚语,皇上怕是更不安了。我看到时候,皇上会亲自下旨册封王爷为摄政王,到时候,王爷长驱直、入,再名正言顺的平、叛、叛、军,到了那一日,这半个紫禁城,都会是王爷的。而我,会在府邸,提前摆好宴席,静候王爷归来。”

说完这些,许姝就把话题转到了别处,她不喜欢这种离别的伤感。

“王爷,要不我们今天畅饮一回吧。”说完,不待傅祈钰开口,她便打发琥珀去膳房弄些小菜和酒水来。

看她这么高兴,傅祈钰也只能纵着她了。

这样的感觉,真的很好。

他难以想象,若没有姝儿,谁还可以如此的信赖他,全心的支持他,甚至心甘情愿的留在京城,成为太皇太后手中的人、质。这一切,她都清楚,可她却甘之如饴。从没有抱怨过,也从未有过任何的胆怯和犹豫。

宫里,因为镇北王的离京,太皇太后得意极了。前些个儿,连日的阴雨,加之靖南王那边来势汹汹,太皇太后已经几宿没睡好觉了。直到那一句,大曜国虽只留半壁江山,可只要守住,那便危及不到京城半分,更不可能危及太皇太后丝毫,她突然感觉身上的重担一下子轻了许多。是啊,失去半个天下又如何?只要能保住京城,这半壁江山仍在自己手中,何须忧虑?

“铉哥儿,来,对祖母笑一个,笑一个……”寝殿里,太皇太后勾着李铉的小手指,满目的慈爱。

铉哥儿身边不是没有奶嬷嬷照顾,相反,太皇太后足足拨了十二个人,几乎是不合眼的照顾着她这宝贝疙瘩。可即便如此,太皇太后还是一日三四次的让人把铉哥儿带来自己身边。

见铉哥儿粉雕玉琢的,又见天儿的长,桂嬷嬷也忍不住奉承道:“主子,奴婢敢说,我们小主子长大了一定是个美男子,不知多少贵女争着嫁我们小主子呢。”

太皇太后摸摸李铉的头,当年她没亲自带过孩子,所以也不知道孩子是几岁可以走路,几岁可以说话的。也不知道为什么,虽铉哥儿对着她会咯咯笑,可走路的时候,却得人扶着,那踉跄的步伐,总让人心惊的很。

若是没记错,当初新帝这么大的时候,似乎已经能独自站稳了。

见太皇太后神色突地变得凝重,桂嬷嬷怎么可能不知道主子的担心。

她忙宽慰道:“主子,奴婢看您是关心则乱呢。这小孩子走路和学舌一样,有的早,有的晚。何况,太医院那边不也说小主子好好的,若真有个什么不对劲儿,侍奉小主子身边的奶嬷嬷,岂敢瞒着主子。”

闻言,太皇太后亲昵的摸了摸李铉的脸颊,缓缓叹息一声:“也是,可能真的是哀家多心了。”

可谁都不知道,方才桂嬷嬷那番话,却是让侍奉李铉的嬷嬷们,心里猛地咯噔一下。

她们这些人,都是太皇太后差人精心挑选的,照顾孩子这事儿,自然是周到细心。

谁都看得到,太皇太后对这小主子,那真是捧在手心里。也因此,她们照顾的时候,更是小心翼翼,尽心尽力,生怕一个不小心,太皇太后怪罪下来。

可这越怕什么,越来什么。半个月前,一个嬷嬷就发觉有些不大对了,她们侍奉过的小主子,也不只一个。可眼前这小主子,平日里若不是由她们扶着,是站不起来的。这倒也没什么,毕竟有的孩子迟钝些,这也不少见。

可除了这个,诸位嬷嬷都发现小主子经常低着头,腰和脚也不怎么有劲,其中一位窦嬷嬷更是语出惊人,说她有个老乡家的孙儿,就和小主子一样,说是什么软骨病,如今都二十多的人了,还和小孩子一样高。

一句话说的众人差点儿没晕厥过去。

小主子可是太皇太后的眼珠子,这若真的有个什么不好,即便这是先天的,可太皇太后雷霆震怒之下,她们岂能有活路?

这宫里的差事本就是细差,嬷嬷们照顾铉哥儿,更是战战兢兢,尽心尽力,自问从没偷过懒,可谁能想到,还有无妄之灾这四个字呢?

当初大家被选来伺候小主子时,可都是冲着不菲的月例来的,如今,这月例且不说,只怕命都要不保。

这换做谁,谁心里能不慌。

众人一合计,这事儿绝对不能回禀太皇太后知晓的,太医院那边也不是没人来给小主子请平安脉,可又有哪一个太医敢说,小主子有些不对劲儿。既然太医都这么聪明,她们也不能当傻子。

“这事儿大家都得烂在肚子里,记住了吗?小主子只是学走路迟钝些,大家和往日一样近身侍奉,熬到出宫那一日,也就好了。”

“姐姐说的是,虽说是欺君之罪,可说出去大家都得死,我们也是被逼的,谁不是有家有口,入宫不过是想多那些月例。”

“主子,镇北王明天就要离京了,要奴婢看,当初那十里红妆,镇北王看中的也不过是清溪郡主背后的许家和殷家。否则,这新婚燕尔,怎么舍得留下郡主一个人在王府。”

镇北王离京,趁着这势头,桂嬷嬷知道,朝中的格局必定是要重新划分的。没见这几日有朝臣致使的折子,太皇太后都允了吗?

这些人,既无意效忠太皇太后,那太皇太后,自然乐得眼不见为净。

太皇太后一边让人把铉哥儿抱下去,一边得意道:“东厂的人暗中盯着镇北王府,他纵是有这胆子,也怕没能耐带清溪郡主离开。哀家就不信了,哀家手中有清溪郡主这人质,镇北王能丝毫都不顾及。若他真想趁乱生了野心,那哀家便差人把清溪郡主压在城楼上,他若忍心,那便一箭射死他的王妃。呵呵,只要他敢。”

太皇太后越说越得意,之前靖南王起、兵,她满心惶恐,可现在想来,这也并非真的是一件坏事。她一个妇道人家,朝中多少人不服她。甚至有人说什么牝鸡司晨。说新帝年幼,值此国之危、难,该令立明君。

而这其中,就有人举荐大皇子。

看着这些奏折,太皇太后连眉头都没动一下。

☆、第172章 爬床

乾清宫

“皇上, 镇北王已经动身了。”

坐在龙椅上的新帝卡着手中的折子, 半晌都没说话。

小安子弓着身子, 缓缓又道:“皇上, 朝臣们不也有人在说, 有了火、箭,靖南王大、军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功渡、江的。听闻太皇太后还把修缮慈宁宫用的一半银子作为响银, 外头都在传, 太皇太后仁慈,此举必将极大的鼓舞了士气。”

小安子是知道皇上的心结的,若镇北王能留守京城,皇上起码还能睡个安稳觉。可如今镇北王一走,怕是皇上日日都要担心,叛、军攻入紫禁城。

小安子这话不无宽慰之言,他自小就入宫当了太监, 他们这些无根之人,哪朝哪代都是当奴才的命。说句大实话,纵是靖南王真的打入京城,宫里还能不需要太监了?

就是冯公公那样的权、倾一时, 终归不过是侍奉主子的奴才罢了。真等到破宫那一日,冯公公可能还需要逃,他们这些小虾米, 伺候谁不是伺候呢?

只是苦了宫里的诸位妃嫔,有的进宫都没得到什么恩宠,就成了太妃, 而今,只怕破宫之前,慈宁宫就赐下毒、酒了。

心里这么想着,小安子看着小皇帝坐在龙椅上,忍不住又是一阵感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